为什么姜维九伐中原仍以失败告终(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为什么姜维九伐中原仍以失败告终(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论姜维与诸葛亮的差距

公元221年,饱经风霜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关羽已经兵败身亡。这时,蜀汉被限制在益州的一隅。据唐代杜佑编《通典-食货典》记载,此时蜀汉有20万户90万人;公元263年,刘禅兵临城下向邓艾投降。当时,蜀汉有28万户94万人口。为了调查蜀汉的人力资源,这里有以下假设:

蜀汉人口一直维持在90万左右。实际情况当然复杂,但这种简化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蜀汉人口的平均寿命是40岁。

蜀汉人口中,20-30岁的青年男子是建设能力最强的,包括战斗力和耕作能力。

蜀汉有多少这样的好士兵?简单,12。五万。如果以15岁为标志,蜀汉的“战斗力”将保持在27万,其中12。5万是精英。

看看蜀汉力量的变化。刘备称帝一年后,在夷陵之战中战败,几乎全军覆没。估计损失4万士兵;魏延驻守汉中,估计兵力三万。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蜀汉的精英,所以也假设他们都属于那12个。五万精兵强将。那么夷陵之战后益州还有多少精英呢?五万五;包括汉中,八万五。公元227年,刘备战败仅五年,诸葛亮率军北上汉中,准备北伐。虽然他从平定的南方得到了“无飞军”之类的部队,但五年内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从上面的数字还是可以看出,十万大军带走了当时蜀汉几乎所有的强劳力。

那么问题来了,后方的土地谁来耕种?当然,只有那个老女人。三国时期的都江堰从未荒废,诸葛亮专门为其调拨了1200名士兵和民工。但都江堰只是水利工程,方便开荒,但本身不能耕地。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而驻扎汉中(并不富裕)的十万军队,让很多人无法在天府之国耕种土地,但效率却很高;汉中虽有人力资源,但缺少良田沃土。久而久之,这当然会影响到蜀汉的家庭。现在才明白曹操两次从汉中等地迁来的13.4万户,对蜀汉造成了怎样的打击。按照一家四口和上述比例估算,一下子就是6万精英的权衡。此外,汉武帝时期,中国农业开始向‘精耕细作’发展,其标志是《汉书》年班固记载的‘土地替代法’。这种养殖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水(灌溉)的过度依赖。即使是盐碱地也能有一定的收获,但需要的劳动量大大增加。曹之所以拥有大规模的军营,是因为人力资源的匮乏迫使其不得不利用士兵这一强大的劳动力。而蜀汉精英枯竭,后方农业只能停留在依靠灌溉的基础上。我想诸葛亮其实是知道这一点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列举诸葛亮和曹魏的主要交锋: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四月,诸葛亮离开陇东武当原,同意孙权同时出兵进攻。曹睿亲自打退孙权,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数月,却毫无胜算。他于8月在军队中死亡。蜀军撤退了。

除了曹真曾经主动出击,其余都是诸葛亮主动出击。但曹秀在淮南战败后,诸葛亮围攻陈仓,他觉得未必是诸葛亮的计划,而攻克武都阴平根本就是收复失地。这样看来,诸葛亮的计划应该涉及三场战争:公元228年失街亭,公元231年五丈原,公元234年。每次准备出兵至少三年,到了战场还是小心翼翼。从他的行动来看,诸葛亮很清楚,过度消耗“胜利”就像是蜀汉饮鸩止渴。当然,在这三年的准备期间,蜀汉军队不会断粮,而是应该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从曹真攻汉中时双方的举动来看,如果汉中有十万蜀军,曹真可能不敢动手(至少不会在给曹睿的那一章里吹嘘自己赢了),诸葛亮也不需要后方李延的两万援军。当时,李严驻扎在蜀汉的经济中心江州,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诸葛亮派了一些士兵回国进行经济建设。至于人数,恐怕是诸葛亮看到汉中兵力不足三万后,把大部分兵力送回曹爽了。问题是曹睿里的司马懿,对面的诸葛亮,也是内政大师。诸葛亮在街亭战败不久,曹睿就任命了新的凉州刺史,惩恶扬善,积德行善,耕田与胡强交好。效果应该是显著的:诸葛亮离开祁山的时候,曹魏在西凉的地方官员承认,如果没有援军,西凉会饿死一个月,但后来王靖被姜维打败,甚至有了派援军的能力;司马懿还挖渠灌溉盐碱地3000公顷,并专门从冀州迁来5000农民。几年后,洛阳闹饥荒,他马上送来500万棵迎客树。英雄所见略同。所以双方才不分上下。另外,都江堰虽然有名,但实际效果是无法和郑国渠相比的。毕竟是战国时期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个郑国渠在司马懿手里。

蜀汉经济崩溃,始于姜维。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在我眼里是两回事。诸葛亮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考虑经济,而姜维根本不关心内政。公元253年魏妃遇刺后,姜维带着蜀军主力到汉中征战多年,大开杀戒。看起来他采取了主动,但是谁在后方耕作呢?尽管坚强的女人们已经开始耕作。当时蜀汉的政治外交形势已经恶化。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赶上了一万蜀军,孙与刘联盟的动摇也使一部分部队分崩离析。姜维的数万大军虽然比诸葛亮的十万少,但蜀汉的担子其实更重。那12个。这五万精英恐怕没多少能用在内政上。结果仅仅5年后,公元258年12月,姜维被迫将全方位防御改为重点防御。他不仅还击了,还失去了招架。姜维的对手邓艾在内政方面的努力完全是另一个量级。同时,董允死后,蜀汉缺乏严明清官,迅速公费出游,还增加了宫廷声乐征收宫女为丫鬟。乔舟对姜维《劝诫刘禅》的讽刺其实是有道理的。在曹魏看来,司马懿杀曹爽是曹操家族的悲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曹操提倡的节俭和任人唯贤都是司马懿继承的。司马懿不是曹操事业上最好的接班人吗?

在关陇,仲达,在淮南的邓艾,在襄阳的杨虎,都是以垦荒为主。司马懿在关中开国渠建临晋北,邓艾在淮南四万人,杨虎城在襄阳开垦八百顷良田。这些都是魏晋时期平定吴蜀的基础。刘禅投降时,40万迎宾粮只够蜀汉10万大军吃24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国家根本不需要魏国去打。

很难核实舒内部结构的细节

更多为什么姜维九伐中原仍以失败告终(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