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为什么(马谡守了街亭多久),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为什么(马谡守了街亭多久)。

街亭,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当中至关重要,但是偏偏派了马谡过去,这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就这样被弄丢了。马谡居高临下,本以为自己占据了一个好地方,没想到却已经踏进了鬼门关。虽然历史上的马谡是失败了,但是假设,如果马谡成功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的结果会不会被改写?诸葛亮是否能够成功?一起来看看结果吧。

“失街亭”,是蜀汉北伐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事。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任命的主将马谡自作主张,弃水源而登上南山据守,导致被魏将张郃大败,丢掉了街亭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导致诸葛亮进退无据,只得鸣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这么无果而终了……

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这个据点真的就这么重要?没有它,诸葛亮就无法北上作战?而且既然街亭这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又不能举兵反攻街亭,然后继续北伐战争?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还是翻开史料记载,先搞清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再结合当时的战略地图,才能找到答案。

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间,是在公元228年。应该说,诸葛亮对这个战略时机的把握,还是非常高明的。自从数年前夷陵大败,刘备亡故之后,元气大伤的蜀汉失去了主动进攻曹魏的能力。而曹魏也对蜀国放松了警惕,将主要兵力都部署在东线,用于防范孙权,在西线的守备,则一直比较松懈。

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在主持蜀汉国政以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结东吴重订盟约,二平南中以安后方,三安内政恢复生产,四则储备物资操练三军……原本一蹶不振的蜀国逐渐恢复了生机,有了主动进攻的资本。

这时候,诸葛亮给刘禅上书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出师表》,分析天下大势并明确指出,北伐曹魏、问鼎中原的良机已到。接着就倾蜀汉全国之力,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

此次北伐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呢?总共有三个,第一步为攻下陇右和扶风之地,为蜀国拓展领土,增加人口;第二步是拿下凉州和雍州西面的地盘,和益州连成一片,大大拓展版图;最后一步,就是占领长安,将整个关中和咸阳以西的地盘,都收入蜀汉的囊中……

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情的,蜀汉倾国动员之下,也仅能调集不足十万人马。

而且蜀道艰险,后勤补给困难,那个年代没有烧煤炭石油的运输工具,全靠吃粮的人和吃草的牛马来运输粮草,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就算能击溃曹魏的边防部队,顺利拿下长安。面对蜂拥而至的曹魏主力,兵力不足的蜀军又有几成胜算?这一切,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的冒险计划。而是先立足于前两个战略目的,先拿陇右扶风,再取凉州,然后守住这些地方,并消化之。这样一来,蜀汉人口和领土增加一倍,虽然在实力上还是弱于曹魏,但相较于之前仅有益州一地的境况来说,已经好了太多。

由于战机上的突然性,和曹魏边防部队的猝不及防,战争一开始进行非常顺利。天水、南安等地的太守弃城而逃,守将姜维、梁绪等率部投降,陇右五郡顷刻间有三郡投降,仅有广魏和陇西还在顽抗……可以说,诸葛亮此行的第一步战略目的,增加领土和人口,已经基本达成。随着曹魏主力精锐的陆续赶到,战局慢慢稳定了下来,双方呈对峙之势。这时候,蜀军兵少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了。一共才7,8万人马,还要分兵去应对几个方向上的战事,以维持整个战局的均衡态势,兵力捉襟见肘……

诸葛亮让一部分蜀军驻守街亭,掐住陇山道;另一部分则由自己亲自率领,顶住上邽。至于其余的蜀军,则是在收降南安、天水等已得之地,并继续攻打依然在顽强抵抗的陇西、广魏等郡……看得出,诸葛亮深知己方的劣势所在,他的布置是将有限的兵力尽量机动使用,先重点拿下陇西、广魏,再抽出兵力去支援街亭和攻打上邽。这个时候,街亭这个据点的得失,就成为了整个战局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说街亭重要呢?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它不仅处在曹魏通往西凉诸地的咽喉要道上,更有一条大道可以穿过祁山,南下入蜀。只要街亭在蜀军手中,就等于是切断了曹魏与凉州的联系,而且不用担心被魏军南下,抄了自身的后路。诸葛亮的计划是,街亭的蜀军只需坚守,尽量支撑上一段时间,当然是越久越好。等到自己这边抽出了兵力,一方面增援街亭,继续掐断陇山道,就是中原通往西凉的主干道;另一方面则攻下上邽,控制住陈仓水道,这是西凉与中原相连的另一条通道……

也就是说,一旦守住了街亭,又拿下了上邽,就等于是将曹魏与西凉的联系,彻底切断。而此次北伐的第二步战略目的,也就是拿下凉州,也已经基本达成。蜀国从此可以将西南西北连成一片,雄踞西部,天下也将形成新的战略平衡态势……然而,街亭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据点,被诸葛亮寄予厚望的马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弄丢。这无疑是在最大程度上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也使得蜀国大军处于极度的战略被动之中。

为什么呢?因为街亭的丢失,不仅使诸葛亮失去了图谋凉州的最重要支点,还令蜀军原本完整的战线上,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曹真已经率领魏军的主力,从斜谷道进军,而且在箕谷打败了赵云(赵云这路是疑兵,兵力不多),从东北方向上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占领了街亭的张郃,还随时可以从街亭出兵,经祁山南下,分分钟包抄蜀军的后路。试问,在街亭新败的不利影响下,士气受挫的蜀军一边继续攻打陇西、广魏,一边还要和曹真大军硬碰硬,能有几成胜算?一旦被张郃截断退路,就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到时候别说是继续作战,就连想撤都撤不回去,只能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那要是收拢主力,西出祁山,反攻街亭呢?这也不可能,甚至更加危险。张郃久经战阵,绝非马谡这种菜鸟可比。想要攻下张郃率数万人驻守的街亭,唯一的办法就是硬碰硬,在士兵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代价下,蜀军才有可能(仅仅是有可能)取胜。而在蜀军全力反攻街亭的时候,曹真大军会像观众一样,按兵不动?就算再没有战略眼光,曹真也知道趁蜀军西进的机会,赶紧收复之前丢掉的陇右天水等地,再分兵一部截住蜀军后路,断其粮道。

而曹魏大军主力,完全可以沿着诸葛亮出川的路线,直接杀向蜀中……试问,已经倾国而出的蜀汉,国内兵力形同真空,难不成扎一堆草人出来抵挡曹真的精锐大军?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退兵,因为他知道,街亭一丢,自己占领凉州的战略计划就已经不可能实现。继续打下去的话,不但十分被动,而且有巨大的风险,即便打赢了,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这对于本钱不足的蜀汉来说,并不可取。至少,本次北伐的最基本目的已经实现,现在撤退,好歹能保住之前的一部分战果。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也就是说,这次北伐至少为蜀国增加了一千多户人口。古代的户不是现在的三口五口小户人家,一般都是祖孙几代,人数从数人到数十人不等。算下来,一千多户至少有一两万人,这对于总人口不足百万的蜀汉来说,也算是一定的补充……一句话,街亭已失,凉州遥不可及,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与蜂拥而至的曹魏大军主力,硬碰硬拼消耗,还不如撤兵,保存实力,以徐图将来……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在街亭丢失以后,不去反攻街亭,而是选择了退兵的原因。

总结下来其实就两条,一是实力上做不到,二是做起来太冒险。诸葛亮深知蜀汉与曹魏实力相距甚远,故用兵不得不谨慎,不敢做赔本的买卖。说白了,这都是蜀汉本钱有限的无奈,诸葛亮在作出任何决策的时候都不得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因为他手中掌握的是不仅是全蜀的军队,更是蜀汉帝国的国运,一旦有失,便是全灭的结局……

就此,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应该说诸葛亮从战役时间的把握,到战略计划的拟定,再到战术上的的执行和实施,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结果却很令人遗憾,因为在街亭这个最关键的点上,诸葛亮犯了用人不慎的错误。要是守街亭的人不是马谡,而是赵云,魏延,王平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最低程度也能守住一段时间。而菜鸟马谡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让街亭失守,一触即溃……只不过,这世上什么药都有得卖,唯独就是没有后悔药。原本距拿下凉州,雄踞西陲只有一步之遥的蜀汉帝国,只能接受无功而返的结局。

更严重的后果是,吃了教训的曹魏,从此将防御的重点从东部的长江防线,转移到了西面的长安一线,并加强对凉州的控制。使得诸葛亮后来的四次北伐,形势更加困难险峻,也再没能取得像第一次这样的战果……可以说,马谡丢了街亭,对于蜀国的未来是有巨大负面影响的。马谡因此被杀,也是咎由自取。而诸葛亮将这种菜鸟用于如此关键的岗位,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PS:如果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没有丢失,诸葛亮也成功拿下了凉州,外加雍州的部分地盘,那么蜀汉是否能有机会问鼎中原,中兴汉室?

客观来说,其实希望也不大,因为曹魏不会坐视诸葛亮吞并凉州,更不会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凉州雍州不是蜀中,没有险要的地形作为掩护,几乎是清一色山地步兵的蜀国军队,很难在这种地形之下,抵挡住曹魏的精锐骑兵。不过,如果诸葛亮真的能挡住曹魏反攻,又能在短时间内吞并并消化凉州,那情况确实会大不一样。这样等于是蜀国雄踞西陲,坐拥益州+凉州+半个雍州,国土和人口都增加一倍以上,几乎能与东吴平起平坐。

占据了凉州也意味着,今后蜀汉进攻中原的方向又多了一个,能带来更加灵活的战略战术。凉州民风彪悍,又是产马之地,蜀汉可以在这里组建一支骑兵部队,重振当年马超西凉铁骑的声威,配合蜀中步兵,从两个方向上分别进攻……当然,这些都只能是我们的想象和猜测了。历史就是历史,是没法假设的。

更多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为什么(马谡守了街亭多久)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