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三槐堂的来历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绍兴三槐堂来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绍兴三槐堂来历
  2. 江苏宝应王氏三槐堂来历
  3. 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是淮人所写
  4.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绍兴三槐堂来历

北宋初年,尚书兵部侍郎王祜写文章、做官都很出众。他相信王家后代必出公相,于是在院内种下三棵槐树,作为标志。

后来,王祜的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时人称“三槐王氏”。如今“三槐堂”是王姓中人数最多的一支望族。三槐王氏后裔在迁居稳定,繁衍发展旺盛之地,建有“三槐堂”,以示继承三槐堂遗风,并作为商议要事、聚会活动的场所。

江苏宝应王氏三槐堂来历

江蘇寶應王氏三槐堂來歷?三槐堂王氏是太原王氏的一大支系,為了解三槐堂王氏的源由,特整理資料供參考:一、“三槐”之意相傳西周年間,宮廷之外,植有槐樹三株。朝見天子時,三公面向槐樹而立。據《周禮·秋官·朝士》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注》:“樹棘以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懷也,懷來人于此,欲與之謀”。《陳書·侯安都傳》云:“位及三槐,任居四岳”。后來,古人即以三槐九棘象征高爵位和職位高尚的代名詞。二、王祜庭中植三槐文中子十世王祜,字景叔,大名莘人,為人正派,孝友博愛,仁慈忠厚,官至兵部侍郎,后封晉國公。祜歸里后,于庭中親手植槐三株,并預言:“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事后竟被言中,子、孫、曾孫、玄孫果然世世公卿、代代顯貴。蘇軾對這段史實大加贊頌,并專書“三槐堂銘”,銘曰:美哉盛矣,魏公之業,與槐俱蔭。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蔭滿庭,吾儕小人,朝不保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蔚蔚三槐,惟德之符。美哉盛矣!從此,“三槐堂”即成為“太原王氏”后裔的的堂號,又是三槐堂王氏的代稱。三槐郁郁,繁衍離離。本固枝榮,碧葉萋萋。根深節錯,蕾放花疑。蘭孫桂子,萬世盛矣!三、三槐堂世世公卿祜三子:懿、旦、旭。僅以王旦為例,在“大中祥符”初(公元1008年)進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加兵部尚書。后拜司空,居三公之首。卒贈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謚文正。宋真宗給王旦御筆題辭:“朕之有文正,如天之有日,文正之遇朕,如龍之得水。天無日不明,龍無水不神。”宋仁宗也給王旦御筆親題:“全德元老之碑”六個篆書大字。旦曾孫,文中子十四世王皋,字子高,扈宋高宗南渡駐蹕平江府(今蘇州),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始占籍于長洲(即蘇州吳縣)陽城(湖)之西荻扁(今蘇州相城區太平鎮),為我南渡始祖。四、三槐堂王氏遍布四海文中子王通之高、曾、祖、考皆是正史人物,王通之下十世孫也是有稽可查的歷史人物。王祜長子懿的后裔分居于浙江寧波,次子旦的后裔分居江蘇常熟、蘇州等地,季子旭的后裔分居昆山,后碾轉至福建沿海和南洋各地。如今,三槐堂王氏的后裔遍布北京、山西、陜西、河南、南京、揚州、紹興、余姚、蘇州、常熟、太倉、漳州、泉州、揭陽、瓊山、澄邁、文昌、瓊海、安定、屯昌、臨高等地。甚至連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國也留下三槐堂王氏后裔的足跡。三槐堂人物遍天下,槐庭寶樹吐香花

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是淮人所写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

意思: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象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

字词解释:忠厚传家久:将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或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诗书继世长:认真读书,学习前人优秀品质,可以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

《三槐堂铭》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全文由叙(序)和铭两部分组成。叙是记叙性文体,讲写这篇铭的由来;铭,是本文正体,实际是歌功颂德的四言诗。而该文的叙可分为三段。

“天未定”是“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的代词,苏轼是认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

苏轼的“一切都报”的思想在文章中就是:“天定”,天有道。苏轼认为:世上谈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道按其客观规律行事时来研究它,就以为天道是虚无缥缈,不可探求的。善良的人因天无道不得善报而变得懒惰无所作为,邪恶的人因天无道不得恶报而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古代的大盗跖有长寿,古代的圣贤孔子、颜回却贫困而遭受厄运,这都是天道还没有按其客观规律行事的缘故。譬如松柏长在山林,在它们很弱小还是幼苗的时候,会被蓬蒿这类杂草遮掩围困,会遭受牛羊的践踏,等到松柏长大,经四季而长青,历千年而依然苍劲挺拔的原因,是因为天道已经按照客观规律行事了。

文章由远而近、由道理而例证以后,就顺利地过渡到讲当今的人了。苏轼认为,像松柏的生长中当时不报、而后再报的现象一样,人的善恶之报在当世没有体现,而兑现在他子孙身上的事早就存在。他甚至认为,拿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来验证,这种天道的善有善报是确定无疑的。从而回答了文章开头的诘难。

这种回答因空洞而缺乏说服人的力量。所以下文就进入正题,用当今名臣王祜及其子孙的事来肯定天有道,从而高度赞颂王祜及其子孙的贤德。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600多年的明朝,由于战争原因,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而这百万百姓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因此大槐树就成了移民史的见证,也留下了很多传说。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大槐树树围为“七庹零一媳妇”。庹指的是成人伸展双臂的长度,一庹为五尺,算下来周长有13米多,直径为4米多。

令人遗憾的是,原来的大槐树早已和寺庙一起被汾水冲毁,后人在故址上立有碑文,上书“古大槐树处”,现在存活着同根生的第二代和大三代槐树。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