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淮南国地图,汉朝时期的地图,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西汉淮南国地图,汉朝时期的地图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西汉王朝是在秦王朝疆域基础上建立的,因而继承了秦王朝的疆域,但也并不是简单的继承,重要的是在继承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西汉王朝的疆域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从汉高祖刘邦建国至武帝即位初期是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初步形成时期。

在这一阶段里,西汉王朝不仅尚未对边疆地区进行积极经营,就是对中原特别是南部地区的统治也没有达到直接的程度,所以其直接的统治区域较秦王朝时期要小。关于秦王朝的疆域,依据史书的记载,我们大体可以概括为:东至海,最东北为辽东郡,辖有今朝鲜半岛清川江以西地区;北以长城为界,长城之南由东向西依次设置了辽东、辽西、渔阳、上谷、云中、九原、北地等郡,西部至陇西、蜀等郡;南部地区也是至海,设置了南海、桂林、象山等郡。汉代秦而立,其疆域自然是在秦王朝疆域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但迄至汉武帝初期,就直辖区域而言,汉王朝的疆域并没有达到秦王朝强盛时期的规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匈奴势力南下,占据了秦王朝时期的五原郡和上郡、陇西、北地等故塞(秦长城)以外的地区;二是在南部地区,秦王朝的故吏赵佗建立了南越政权,据说有南海、桂林、象郡等地;三是与东北地区的箕氏朝鲜及其继承者卫氏朝鲜保持着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四是尚未对西南地区实施有效统治,西南地区的夜郎、滇、邛等部族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尽管这一时期西汉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略小于秦王朝时期,但西汉王朝在其直接管辖区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藩臣”区域。这一“藩臣”区域既包括了西汉建立之初的异姓诸侯王,诸如韩信的楚国、英布的淮南国、彭越的梁国、张敖的赵国等,也包括了后来将异姓诸侯王铲除之后册封的同姓诸侯王,同时还存在着“称臣”或“外臣”的边疆民族政权,诸如南越、闽越、东瓯、卫氏朝鲜等。西汉王朝和这些政权的关系比较复杂,是否可以视为是西汉王朝的疆域范围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武帝至宣帝时期是西汉王朝疆域的发展时期,时间自建元六年(前135年)至黄龙元年(前49年)。

这一时期西汉王朝疆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郡县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其二是边疆民族地区特设机构管理区的形成;其三是匈奴的称臣附汉。

郡县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始于建元六年(前135年),西汉王朝统一西南夷,设置了犍为郡;之后随着对边疆地区经营力度的加大,又先后设置了众多的郡县:元朔二年(前127年),收复河南地,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元狩二年(前121年),统一河西地区,设置了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张掖郡、敦煌郡;同年,灭南越,设置了南海郡、郁林郡、象郡、苍梧郡、合浦郡、儋耳郡、珠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后又进一步经营西南夷地区,设置群柯郡、武都郡、汶山郡、沈黎郡、越巂郡;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置益州郡;元封三年(前108年),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这样,西汉的郡县统治区域不仅完全涵盖中原地区,而且也延伸到边疆民族地区。

边疆民族地区特设机构管理区是在西汉王朝统一匈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首先设置的是护乌桓校尉管理区。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派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领兵五万进攻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其大人岁一朝见。于是始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护乌桓校尉由之成了管理塞外乌桓及鲜卑等东北其他边疆民族的机构。

其次设置的是护羌校尉。据《后汉书·西羌传》载:“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时先零羌与封养牢姐种解仇结盟,与匈奴通,合兵十余万,共攻令居、安故,遂围袍罕。汉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将兵十万人击平之。始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焉。”时间是元鼎六年(前111年)。

最后设置的是西域都护。据《汉书·西域传》载:“(匈奴)日逐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是岁,神爵三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日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神爵三年为公元前59年,自该年开始,西域都护成为管理西域地区的最高官员。

匈奴称臣附汉是在甘露二年(前52年)。

本始三年(前71年),西汉王朝和乌孙合兵二十万,夹击匈奴,匈奴大败,联军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级,虏马牛羊驴骡橐驰七十余万……然匈奴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人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不久,匈奴又陷入了内乱之中,五单于并立,征战不止。甘露二年(前52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元朝三年正月。汉遣车骑都尉韩昌迎,发过所七郡郡二千骑,为陈道上。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②匈奴由之成为西汉王朝的“藩臣”。

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经过武、昭、宣三代皇帝的共同努力,西汉王朝不仅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统治方式的统一,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而且也建立起了由郡县、特设机构、“藩臣”三个不同统治层次构成的天下统治体系。其疆域范围大体是东起朝鲜半岛东海岸,包括了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达贝加尔湖之北;南到今越南南部的辽阔地区。

元帝之后至王莽代汉是西汉王朝疆域的维持时期。

自元帝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渐呈衰弱的趋势,对边疆民族政权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所以疆域处在极力维持的过程中,但整个疆域范围变化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一度放弃了对珠崖郡(今海南岛)的经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今海南岛的管理,西汉王朝设置了儋耳郡和珠崖郡,但至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在立郡的20多年时间里,该地区先后发生大小反抗活动有六起之多,于是,西汉王朝为巩固在该地区的统治,将儋耳郡并入了珠崖郡。但是,两郡合并之后反叛事件依然时有发生,至元帝时期以致“诸县更反,连年不定”。①在这种情况下,西汉王朝内部出现了主张放弃对该地区经营的主张,最终元帝以为:“夫万民之饥饿,与远蛮之不讨,危孰大焉?且宗庙之祭,凶年不备,况乎辟不嫌之辱哉?今关东大困,仓库空虚,无以相赡,又以动兵,非特劳民,凶年随之,其罢珠崖郡。民有慕义欲内属,便处之,不欲,勿强。珠由是罢。”②、汉庭放弃了对南部一些地区的直接经营,由此也导致了疆域范围的变动。

更多西汉淮南国地图,汉朝时期的地图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