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试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试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魏晋风流,独占一斗谢灵运

谢灵运是山水诗体的巨擘,山水诗产量丰富的创作达人,承前启后,尽显名士风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动荡不定。风云变幻之时,正是英才辈出的年代。而含着王谢贵族门阀金汤匙出生的谢灵运,正是群星璀璨中夺目的一颗。说起谢灵运,不一定很多人知道,但说起一句中学课本里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大家就熟悉了。因为这诗中的王氏自然是王羲之一脉,而谢氏一门世家,正是谢灵运的家族。

谢灵运出生于世家大族,长大后又袭了祖上的康乐公,本人又文采风流,诗歌传诵朝野,真是一帆风顺不知愁。然而性格决定命运,恃才傲物的谢灵运,胸怀运筹帷幄之志,却在仕途中屡屡碰壁,政治生活并不是世家公子就可以任性而为的。

心怀天下,而为盛世文名所累,当权者慕其名,爱其才,但也仅把他视为名士,诗歌唱和而已,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去对待。

人生就是这样苍茫和无奈,以诗文登堂入室,却也同样因为诗文太耀眼,而让帝王只看重其文才。

理想与现实的裂痕,从此开始埋下种子。以后的仕途上,不论何朝何代,这种裂痕越来越大,官职上就越来越低。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苦闷,无以改变,那么只有二个选择,要么接受,要么宣泄逃避。

很不幸,任性惯了的谢灵运,选择了后者。在现实中,他不停地以懈怠之态表达不得志,在思想上以纵情山水,吟诗作对来宣泄情感,逃避现实。

在这种背景下的谢灵运,因有真情动,而放浪不羁,政治失意,而转情于山水之间,所以为诗,而诗之言志咏物,正宜宣泄情感。

这种心灰意冷无意仕途后,无欲无求的状态下,行山踏水,反而将山水之情与内心天人合一,写出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

综观谢灵运的山水诗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方面,创新兴盛了一种诗歌题材。魏晋时期,清谈论玄之风盛行,风流名士诗文玄论倾向明显。而谢灵运发展引领了一股文坛新风尚,山水诗的着重山水的描写,清淡人物咏志的风格,既空灵淡雅,又隐含着一种玄妙的意味糅合在里面,十分清新自然,让人喜爱。比如“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以及“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就是这种玄妙而清新之感。

其次,另一方面,谢灵运的山水诗成就高,创作丰盛,为后世发展山水诗树立了高标杆和可借鉴的宝库。他一生致力于创作山水诗,存世至今百余首,而佳作随手拈来。因其纵情山水,情溢山水,心思纯粹,因而诗文语句有股天然的天人和谐自然之态满贯纸间。比如《游赤石进帆海》之“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句不沾烟火气,空灵清雅。

最后一方面,谢灵运的山水诗对后世的文人影响深远,山水诗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分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之“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继承了山水诗的空灵清雅,而王维《终南别业》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汉江临泛》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在山水诗的空灵之外,更深一步引发了更多的人生禅意玄机在诗里。使山水诗的深度和承载的思想境界更进一步。

综上所言,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发展上具有奠基开创的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文化宝库。

通过品读谢灵运的诗,我总结出三个特点,但尚不知合适,望朋友们不吝赐教点石成金。

其一,谢灵运首创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细读他的诗你会发现,几乎每首诗都是先叙述登游原因或登游线路,接着具体写景,最后发感慨。

其二,景情交融,雕琢细腻。

其三,对山水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等,这就给读者以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

更多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试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