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严辞的意思(辞严义正),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严辞的意思(辞严义正)。

严助,西汉时期会稽人,是朱买臣的同乡。严助是汉武帝身边的近侍之臣,也是著名的辞赋家,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赋35篇。但是,严助人生也是悲惨的。因与淮南王刘安交好,而被卷入淮南王谋反案中,牵连被诛。严助的人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警示。

一、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生活中,不可好高骛远,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严助年少时,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严助在皇上身边的时候,针对奇异特别的事情,共写了几十篇赋颂文章,很有文采。后来,严助要求外放,当了会稽太守,但没有突出成绩,受到了汉武帝的斥责。

这说明做事情不仅要尽心尽力,还要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严助的长处在于文章、辞赋,而不是治理政务。因此,他在汉武帝身边,写出了很多有名的文章。但是,外放地方,却没有突出的政绩。

二、摆清楚自己的位置

严助与淮南王交好,淮南王来京城的时候,送给严助厚礼,两人私下交往,议论朝政。后来,淮南王谋反,事情牵连到严助,皇上认为严助的罪不重,想不杀他。廷尉张汤极力争辩,认为严助出入宫廷,是天子的心腹之臣,却外与诸侯私自结交,像这样的不诛杀,以后就没法管了。于是,严助竟被杀弃市。

在工作和职场中,一定要摆清楚自己的位置。严助作为皇帝的近侍之臣,不安心侍奉皇帝,却与诸侯结交,却私下传递和议论朝政,泄漏机密,也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甚是可惜。

西汉大臣严助的最后下场?严助(?-前122 )为西汉会稽郡吴县人,严忌之子,也有人说他是严忌的族子。  严助本名庄助。《汉书》为避东汉明帝刘庄的讳,把庄助改称严助。  汉武帝建元年(前140)举贤良方正,深受武帝赏识,擢为中大夫,参事最为力。建元三年,东瓯告急,武帝派助以节发兵会稽,浮海相救,建元六年,闽越王郢兵进南越,武帝再派助发援兵,自此东南稳定。出为会稽太守,被称赞为“会稽贤守”。后侍于内廷,每逢有异事,武帝命作赋颂。元狩元年(前122),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衡谋反,因为他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受牵连被诛。严助是著名辞赋家,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书已不传。唯存《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文二篇。《汉书》有传。现在,浙江省嘉兴市有严助墓,又称严将军墓。 严助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严助(?—:前122年),本名庄助,西汉人,西汉中期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严忌之子,也有人说他是严忌的族子。严助是著名辞赋家。他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其后任会稽太守,在太守任上,并未有出色政绩。建元三年,闽越兵围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太尉田蚡力主不救,严助和他辩论并取得上风,汉武帝最终出兵援救。严助与朱买臣、淮南王刘安交好,而刘安谋反,严助受御史张汤指控,牵连而诛。严助本名庄助。《汉书》为避东汉明帝刘庄的讳,把庄助改称严助。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郡举贤良方正,深受武帝赏识,擢为中大夫,参事最为力。常与东方朔、司马相如、吾丘寿王等大臣商辩朝政,撰写文稿,最得武帝信任。建元三年,闽越发兵攻东瓯。东瓯告急,太尉田蚡准备置之不问,严助驳田议,主张出兵援救东瓯。武帝派助以节发兵会稽,浮海相救,平定了局势。建元六年,闽越王郢兵进南越,武帝再派助发援兵,并使闽越降汉,自此,东南边疆得以安宁稳定。因功出为会稽太守,被称赞为“会稽贤守”。后侍于内廷,为武帝文学近臣,每逢有异事,武帝命作赋颂。元狩元年(前122),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衡被告谋反,因为他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受牵连被诛。严助富文采,是著名辞赋家,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赋35篇,书已不传。唯存《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文二篇。《汉书》有传。严助墓相传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城区嘉兴中等专科学校校园内,又称严将军墓。

更多严辞的意思(辞严义正)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