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挪威后的感受(移民挪威有没有后悔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移民挪威后的感受(移民挪威有没有后悔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博雅小学堂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来源|笨拙在上海ID:BZ_Shanghai教育下的焦虑形成了一种教育怪圈。很多家长希望通过移民到学习压力相对小的国家,让孩子能摆脱过度的教育竞争。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来源 | 笨拙在上海

ID:BZ_Shanghai

教育下的焦虑形成了一种教育怪圈。很多家长希望通过移民到学习压力相对小的国家,让孩子能摆脱过度的教育竞争。北欧,就是其中一个选择。

今天推送的文章来自一位曾在挪威生活了八年的家长,她分享了一些北欧社会默认的“潜规则”。

中国的社会环境其实跟美国非常相似,对利润的追求大于对社会平等和谐的追求。通过移民北欧能跳出这个怪圈当然很好,但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如果还想着考状元,做国之重器,在北欧恐怕会水土不服。

每到暑假的时候,周围的朋友们就开始奔向世界各地。估计由于时差的原因,大家都懒得发动态。平时几个活跃的家长群和同学群,也发言寥寥。

我们全家也跑到地球的另一面的美国,从东部到西部,走马观花看了一大圈美国大学。(美国大学访校记)

再有两个月时间,美国大学第一轮申请就开始了。本着不给孩子在申请过程中添乱的出发点,最近这半年,我决定尽量少吐槽教育、学校和社会。

虽然我越来越认为这个社会在教育领域已经进入疯狂,心里盼着拐点快点来,却依旧看不到希望。

为了不让自己在孩子高考期间过度焦虑,我退出学校家长群,少看朋友圈和公众号,花时间照顾年老的父母,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是生活最重要的 - 健康和爱。

定了少吐槽的目标之后,发现自己不会写字了。为什么这么久没有更新,真的是想不出,也写不出正面激励掏心掏肺的鸡汤文。

直到前两天,有个大学同学私信问我移民北欧的事。他说有朋友劝他移民北欧,因为孩子在那里接受教育压力小,当地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也更尊重人性和个性自由,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他的微信提醒了我,虽然我不能吐槽中国教育,我可以吐槽一下北欧呀!

我的吐槽如果能帮助正在考虑移民的朋友做个更全面的决策判断,同时让当下一腔爱国之心的朋友们找到优越感,不是两全齐美吗?

01

北欧学习压力小吗?

跟中国和美国两个教育大国相比,压力确实小。

北欧的孩子真的是放学没作业,不需要上补习班。对于脑袋灵光的华人孩子来说,周围都是尽情玩耍没有野心的北欧孩子,几乎不需要费劲刻苦学习就可以得到让家长满意的成绩。

为什么孩子在北欧学习会压力小,就不能不提及北欧的高福利制度和经过高税收调整之后相对平等的收入水平。

有学者在对比收入差距巨大的国家比如美国之后,得出结论是越是收入差距大的国家,出人头地的回报越高,家长更愿意在教育上投资,并因此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更大。

当今两个教育军备竞赛的大国,美国和中国,整个社会在我看来已经进入一种疯狂的恶性循环状态,谁也跳不出来,除非彻底退出竞争,比如移民北欧。

但是北欧高福利低差距的社会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我觉得在中国社会长大的人群,需要特别了解清楚再决定是否移民。

为什么高收入人群被收缴了如此之多的税收之后,依旧心态平和?为什么北欧企业CEO收入水平连美国企业同级别高管十分之一都达不到,也没见哪个高管说“我不能比我的美国分公司下属工资低”,然后正大光明给自己涨工资?

这就必须要提到一条北欧的社会潜规则,挪威语被称作“Jentaloven”,翻译成英文就是“The law of Jenta”。

Jenta来自一个讽刺小说里小镇的名字,作者把小镇上大家都遵守的社会潜规则,总结成几条铁律。后来大家就用这个词来描述北欧特有的一种社会规则,简单说就是群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个人的成就不可以吹嘘,也不可以对别人嫉妒。

我刚到挪威,挪威语老师就给我们这些外国人解释了这些规矩,虽然老师是半开玩笑讲的,但是在后来的生活中,无数次证明这些规则处处可见。

到底哪些具体内容呢?小说里是这样总结的:

You're not to think you are anything special 你不应该认为你比别人更特别

You're not to think you are as good as we are 你不应该认为你和我们一样优秀

You're not to think you are smarter than we are 你不应该认为你比我们更聪明

You're not to convince yourself that you are better than we are 你不应该证明你自己比我们都好

You're not to think you know more than we do 你不应该认为你比我们知道的更多

You're not to think you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we are 你不应该认为你比我们更重要

You're not to think you are good at anything 你不应该认为你在任何方面很优秀

You're not to laugh at us 你不应该嘲笑我们

You're not to think anyone cares about you 你不应该认为别人会特别关注你

You're not to think you can teach us anything 你不应该认为你可以教导我们任何东西

读了这些规则,大家就能理解为什么北欧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咄咄逼人,处处争先,也从来不炫富。

北欧的国家领导人都和普通人差不多,没有什么特权。社会也不会盲目崇拜有钱人。马云老师,刘强东这样的风云人物,在挪威基本掀不起什么风浪,一不小心还可能成为全社会嘲讽的对象。

这些无形的社会规则跟资本主义制度里对充分竞争和个人野心的追求,完全反向而行。北欧三个国家,挪威尤其盛行,丹麦次之,瑞典最低。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瑞典在北欧国家里大私企业最多,因为相对资本主义程度更高一些。(为什么这样,还要从三个国家历史上找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华人家长如果移民到北欧,会非常不适应。孩子在班上不能因为成绩好而沾沾自喜,从小立志出人头地,阶级跨越之类的思想,在这个社会没有市场。

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我在网上读了一篇旅居挪威的美国人写的文章,这个美国人很痛苦。他认为挪威的这条社会规则,让大家完全失去的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但是文章下面的评论则是两边倒。一个英国读者甚至留言说,希望当年维京人在英国北部建立的王国一直存在,这样自己也就成为幸福的北欧人,脱离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02

找不到感觉的成功人士

高收入人群在挪威都很低调,炫富行为被多数人瞧不起。

回到上面说的社会规则,你收入高并不是由于你比其他人聪明能干,多交税也不能骄傲,这是你应该给社会做的贡献。因此社会不会对成功人士产生个人崇拜。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会成为媒体的明星,也不会成为人生导师。这和仇富心态有很大不同,大家只不过觉得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殊。国内成功人士们享受的个人成就感,在这个社会极有可能找不到感觉。

挪威税务部门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用计算机建模来进行大数据管理了。我的一个女朋友在奥斯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就去了税务局工作。她的工作就是各种建模,找到逃税的可疑份子,进行调查。

最厉害的一招是每年报税结束之后,每个类似街道办事处的地方就会公示当地居民的收入和交税数据,公示时间一个月,如果有人认为数据有问题,可以举报。

比较八卦的挪威人,会每年跑去街道办公室查阅邻居的收入,并以此为乐。美国特朗普总统,不公示自己报税单的情况,在挪威不会发生。

一个有趣的插曲。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都会在公司喝咖啡,看当天的报纸。有一天早上,突然多了很多同事跑来看报纸,大家都兴致勃勃的交头接耳。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报纸上罗列了奥斯陆地区前十名个人收入最高的名单,名单里有三个都是麦肯锡的资深合伙人。

同事们告诉我,每年这时候都会有名单出来,大家就满足好奇心看看大老板们去年挣了多少钱,从而也推断出公司业绩如何。

回国之后,同事们有时候暗地里会猜测老板能挣多少钱的时候,我因此可以很自信的给大家不少数据做参考。

挪威有一些有钱的大船东,通过公司注册地进行合法避税,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被拿到报纸和电视上全民批判。有钱的企业家,受不了这种夹着尾巴做人的生活,不少移民到欧洲避税天堂瑞士生活。

03

社会固化对少数族裔的挑战

可能大家会问,企业家们都跑瑞士了,GDP怎么办,谁来创造财富?

答案很简单,挪威的主要财富来自于石油,石油都是国有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挪威人都在体制内工作,不是公务员,就是国有企业的员工。这就不能不提一个社会固化的问题。

挪威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移民要想融入主流社会不太容易,流动性太低了。最舒服的就是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员工。福利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好。

比如我那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女朋友,她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跟随老公到上海居住,请了两年的产假,税务局还必须保留她的职位四五年之久。

当老公外派结束回到挪威,税务局必须接受她回来工作。这类体制内的工作最不好找,没人愿意离开。私企福利没有这么好,但是要裁员也是千难万难。

留学的时候,有个华裔同学是在挪威出生长大的,父母是开餐馆的香港人。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毕业后顺利的在证券公司找到工作。但是最终还是搬回香港生活,因为在挪威难的是再往上的发展。作为少数族裔,成绩好能保证找到入门工作,想做到公司管理的高层则是难上加难。

在挪威的中国同学们,男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大多都选择回国发展事业,留下的基本都是嫁给当地人的女生。

04

个性自由,华人父母能接受吗?

北欧的孩子,是属于国家的,不是属于爸妈的。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北欧的年轻人,在中学期间就完全可以独立生活。

最近在看电视剧小欢喜,有个叫英子的女孩子,被控制欲超高的母亲逼的得了抑郁症,差点跳海。

这种情况在北欧绝对不会发生。如果英子在北欧,她可以直接搬出来,申请政府教育补贴,自己租房子完成高中学业。父母如果还想青春期的孩子住在家里,不给孩子自由是不可能的。

这个自由有多自由呢,估计很多华人父母是不可能接受的。自由包括同居自由。大多数青少年在中学期间就开始有性经验,男女朋友在家里过夜很常见。

高三毕业考试之后,挪威的高中生还有一个类似成年礼的传统。我们这里的成年礼,家长花钱租个高级酒店,找个婚庆公司布置会场,主持人发表煽情的感恩讲话。挪威的高中生成年仪式跟父母没有任何关系。学生们会连续几天在外面喝酒狂欢,做各种各样的蠢事。每年这个时间段,这些蠢事甚至会上报纸和电视。

挪威的父母基本不管孩子。我们学生城曾经住过一个高中生Tore。Tore家住在岛上,离他读书的技术中专学校太远,所以自己在学生城租房住。

父母从来不管他的教育,Tore自己也糊里糊涂的混日子,本来的人生轨迹就是毕业后当一名海上钻井平台工人。

认识Tore的时候,我正准备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交换生,他问我为什么要去?我跟他说,康奈尔大学学费很高,但是我作为挪威的交换生,只需要给挪威的学校交学费,也就是说我是免费去那里读书,这很划算呀。

然后我又问他有什么打算,他说不出来。我随口说了一句,你们挪威教育福利太好了,去国外大学读书,学费国家都帮助付,你不争取一下是不是太亏了吗?我还建议他去澳大利亚读书,因为那里阳光好,每天都像度假。

没想到Tore真的听进去了。高中毕业就申请了澳洲的大学,在澳大利亚读完了本科,中途还跑到北京找我玩儿。

为了省钱,借住在我当时在北京租的公寓里。在北京的时候,他告诉我特别感谢我当年跟他说的那番话,让他打开了眼界和思路,我在北京做咨询顾问,他也很羡慕。在我这个不甘落后的中国人影响之下,Tore现在是挪威一家钻井平台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了。

华人父母能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影响正处青春叛逆期孩子,其实不容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影响主要来自周围的同龄人,偶然因素太多。Tore如果没有碰到我这个精明的中国人,他现在应该是一名骄傲的石油工人(石油工人工资很高,其实也是很不错的职业选择)。

中国的社会环境其实跟美国非常相似,对利润的追求大于对社会平等和谐的追求。通过移民北欧能跳出这个怪圈当然很好,但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如果还想着考状元,做国之重器,在北欧恐怕会水土不服。

回国后的十几年,身边的朋友不断问我挪威那么好,为什么要回国。这篇文章也从几个侧面再次回答了这个老问题。

更多移民挪威后的感受(移民挪威有没有后悔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