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关于强化的分类(斯金纳认为强化包括哪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斯金纳关于强化的分类(斯金纳认为强化包括哪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不打不成器”,真的是这样吗?

前段时间,在网上的一段视频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视频中,一名年轻女子在孩子正在写作业的时候突然暴打孩子,把她从凳子上重重的摔下来后,有拿起扫帚狠抽孩子,让人看了是触目惊心啊。

网友们认为这样太不人道了,认为这一定不是亲生的父母,这样打孩子简直太过分了,也是极其罕见,是极少数。我们身边以打骂孩子作为教育、管教孩子的不在少数。而这种通过惩罚、批评以减少行为再发生的这一举措践行了“负强化”。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和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1、 何为负强化?

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撤销或者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或者以伴有惩罚的方式想要减少行为的发生,但是却适得其反,这也是负强化。

宝宝最近总是喜欢打人,他总把小手伸的长长的,然后使劲拍打一下旁边的人,觉得理所当然,有时连妈妈也不放过,打完人后他还会满足的坏笑,每次打完人之后,妈妈都会严肃的把他的小手拉过来,然后拍打几下,”你不许再打人了,打人不对!”,没想到情况愈演愈烈。

宝宝最近总爱模仿电视剧里的小结巴,还跟着学说话,每次妈妈都会兴师动众的训斥宝宝:”不许学啊,你会变结巴的,那个时候妈妈就不要你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真的说话结巴了。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通过打骂就可以改掉他们的坏习惯,家长需要和孩子沟通,耐心指导。

负强化通常和惩罚是亲密联系的,一般负强化中常伴有惩罚

√惩罚:指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随机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如上面妈妈打孩子就是一种武力惩罚,打宝宝的小手也可看做是武力惩罚。

2、 何为正强化?

通过对孩子进行奖励,表扬等方式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叫做正强化。它和负强化相反,它是一种比负强化更加积极地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也比负强化的好,比起负强化它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们可以积极采纳。

打骂、惩罚孩子的消极影响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海姆基-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它只能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犯错,看起来毫无痕迹,更有技巧的不被察觉,孩子遭到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而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是想怎样改正这个错误。

1、 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打骂孩子的时候正处于一种极度生气的状态,再加之家长的力气本来就大,打孩子时一定会伤到孩子!

一些家长生气时,会拿起身边的扫帚,树枝,甚至一些皮质裤带和衣服架等等,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会越大越气,甚至会失去理智不能自控。很多家庭的悲剧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一些家长打孩子是还算比较理智,他们认为,孩子可以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

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2、 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父母粗暴的态度或者打骂会给孩子造成精神紧张,严重的会造成心理障碍。

①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②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我不想再看到你了,你爱去哪去哪”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已经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

有个4岁的小孩,看着奶奶说:”奶奶你带我回家吧,爸爸妈妈不要我了””爸爸妈妈怎么会不要你呢?””可是妈妈昨天说我不听话,只知道捣乱,说不要我了,今天把我送给别人”说着,小女孩哭了。

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不听话的时候用语言吓吓她也没事,这会带给孩子遗弃感,以为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要她了,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

③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

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

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④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他们内心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产生很强的失落感,久而久之,自信心下降,自己本来做的很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这样会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对任何事情都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

⑤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啥他偏不干,其实这是孩子对父母暴力的一种情绪宣泄,我偏不听你的,以此来满足自己报复父母的心理。

而这时不明所以的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接着又是一顿批评,久而久之助长孩子叛逆心理。

⑥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只要与孩子发生矛盾,他就会以暴力解决问题,因此就爆发了校园暴力。

⑦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当时只是屈服于武力才说出实话,承诺以后再也不敢了,可是事后,他们只会想下次怎么更好的圆谎,才能不被父母发现,不被父母揍。

⑧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他们会对父母产生恨意。

打骂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吗?不能!它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家长经常打骂孩子的话,会使孩子问题更加严重化,即负强化效应。

打骂孩子触犯法律吗?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再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打骂,别人管不着。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我们国家,家庭成员之间,其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未成年子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家长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避免使用蛮力、暴力解决孩子问题。

无效123链接/100497.html

更多斯金纳关于强化的分类(斯金纳认为强化包括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