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孔子思想的不足之处(孔子的思想有不好的吗),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孔子思想的不足之处(孔子的思想有不好的吗)。

孔子“无可无不可”需要结合孔子“中庸思想”来理解,这句话实则是孔子在强调做事要有灵活性,不可偏激。

同时,孔子亦在“无可无不可”的基础上指明,想要做到“无可无不可”,就要做到“四绝”,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做事不要带有成见,不要不留余地,不要固执,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1、“无可无不可”与中庸思想

如果没有联系“无可无不可”的上下文,可能会把这句话理解为“没主见”,继而认为孔子没主见,这样的理解肯定是不对的。要理解这句话,先结合这句话的上下文,然后以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分析,就能明白其真意。

《论语》是这样记录这句话的:

孔子说:“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这是在说,像虞仲、夷逸这样的隐士,他们为了能够保持自己高洁情操,不受世俗所叨扰,选择隐居,这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孔子却认为自己还是和虞仲、夷逸有些不一样,自己没有什么非要隐居的理由,也没有什么一定不去隐居的念头,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罢了。或者这样说,在孔子心里,没有什么是非要做的,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做的,只有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事情罢了。

可见,孔子之“无可无不可”并不是说孔子没有主见,而是孔子在借这句话强调做事要灵活,不能走极端。对于孔子“无可无不可”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强调不偏不倚,但是却并不赞成“盲目折中”,而“无可无不可”的“适时而为”正是中庸不偏不倚之灵活性和原则性的体现。

2、想要做到“无可无不可”,就要做到“四绝”

同时,孔子亦指明想要做到”无可无不可“,就要做到“四绝”,所谓四绝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下面,我们来分别理解一下“四绝”里的智慧。

(1)毋意:做事不宜又先入为主的主观成见

所谓的“毋意”就是说,遇到事情,不要进行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我们的主观情绪往往会遮蔽我们的眼睛,引导我们做出错误判断,以至于引发“一叶障目”之悲。说得直接点,就是做事要客观,切忌感情用事。

(2)毋必:做事要留有余地

做事不留余地,不是什么太好的习惯。如果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是不给别人留余地,那么就显得自己太过于“自私”,不会考虑别人,这属于“不仁”的体现。而对待自己时“不留余地”,这不是精益求精的体现,而是一种极端,往往会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所谓的精益求精,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极致,而非无视范围胡乱作为。

(3)毋固:做事不可固执

固执往往是“有勇无谋”的体现,并且会将事态推向更糟,是一种极端的体现。所以做事情一定不可以固执,尤其是领导者,要广泛听取他人意见,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以求做出不偏不倚的处理。

(4)毋我:不能太过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是反中庸的,做事的动机总是利己的,这样的人,一般难以获得他人真诚的帮助与信任。而且在“自我”之利己心的驱使下,人容易走极端,这对自己个人发展来说,弊大于利。

3、总结:“无可无不可”是中庸之道灵活性的体现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可无不可”并非是说孔子没主见,而是孔子中庸之道灵活性的体现,告诉我们做事不可极端,不可偏激,要在不偏不倚中把握灵活性。而要做到“无可无不可”,首先在为人处世上不可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成见,要冷静客观,不可感情用事;其次,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都要把握度,在合理范围内留有余地;再次,固执往往会阻塞人的视听,是一种极端的表现,属反中庸,不可取;最后,要杜绝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让自己的利己之心驱使自己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无可无不可的意思是,什么事情都有对与错,有人做对的事,也有人做错的事,一念之差就看你的内心本质而出。

意思是我不能阻止你做错的事,也只能干瞪眼了。

更多孔子思想的不足之处(孔子的思想有不好的吗)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