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胜了(官渡之战以后袁绍有什么损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胜了(官渡之战以后袁绍有什么损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网友提问:

官渡之战中,实力大的袁绍为何会败?

优质回答:

官渡之战,是袁绍刚刚和幽州的公孙瓒军事碰撞后,侥幸得信息将计就计夺取胜利。

军士们还都劳累疲惫,又是地方叛乱要攻进中央权政权,人心不附。在初期出战将士们六神无主,惊慌失措。主持南征的统帅大将颜良,在白马战役中都麻木不仁待杀无备。

曹操亲自北上,阻击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袁军,袁绍让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有夺取黄河岸边要塞,以保障主力渡过黄河。曹操也为战略上主动,力求初战大捷。亲自统帅大军团,北上解救了白马之围。以自己主力军团,对待袁绍先锋部队,客观上己经形成局部强大的军力。荀攸还认为袁绍兵多,建议要声东击西,分散袁绍的兵力。又引兵引军去延津。伪装要一去攻击河北老巢邺城。使袁绍分兵向西,曹操以骑兵精英组成虎豹“师团之特种部队,迅速袭击了袁绍围困白马先锋部队,以迅雷不挤急掩耳之势击败颜良大军,关羽在战中迫近颜良身边冲进万军之中,杀死了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被杀得尸横田野,血流成河。曹操速解白马之围。迁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得到消息,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军追击曹军。

曹操又用六百骑兵引诱,驻于白马南面,而袁军五六干骑兵大量步兵速快到来。曹操令士兵解开放马,将辎重丢弃道旁,故意象狼狈逃跑样实又设伏击圈,让袁军上当。袁军纷纷争抢财物马匹。曹操看时机己到,再次指挥虎豹之师骑兵突然发起猛攻。又一次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震惊袁军。使敌人初战就心惊胆寒。颜良,文丑都是一战被斩。袁军军心的锐气被沉重打击挫伤。

曹操大军将士也从对袁绍能战胜公孙瓒害怕中一扫而光。加上荀彧,郭嘉,荀攸这些都在袁绍手下工作的人提示,袁绍是个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少恩,刚愎自用。兵多而不会用,将广而政令难行。民心更加厌战。

这次初战就消灭袁军近二万人,为战争最后全部胜利奠定信心和基础。

。曹操在初战大胜后,主动撤退到官渡(中牟县)一线筑垒,固守防御,打阻击战,阻挡袁绍再次南下正面进攻。以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战术,阻击袁军南下。在官渡形成长期对峙,曹军长期处于下锋,屡屡失利,格外困难,前方己经兵少粮缺,后方也有刘备和黄巾军刘辟残余捣乱曹操都几乎丧失信心,写信给荀彧。

荀彧从曹操要退守许都,认为坚决不行。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于官渡,想要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己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干万不可坐失。

曹操才决心坚守官渡,荀彧在后方调集援兵曹军加强防守,寻求捕捉战机。不久曹仁,史涣就截击烧毁了袁绍军队的送粮干辆粮车队,增加袁军补给的困难,却相反解决曹军缺粮困难。使得袁绍不得不再派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运粮,屯积在鸟巢。袁绍分兵减轻正面压力,又使曹操抓住袁绍谋土许仪,投奔曹操建议曹操又用虎豹轻骑,用袁军旗号奇袭鸟巢,烧其粮草辎重。杀了淳于琼的,震惊袁军。使其全面丧失信心,袁绍以重兵猛烈攻击曹军大营阵地,曹军粮足心稳,信心大增。加上援军到来,阵地坚固,攻不下来。曹操激励大家死战。大破袁绍大军。

袁绍的主将张郃高览在猛攻失败后,又闻乌巢军粮被烧毁,淳于琼老将都被杀死,全军毁灭就在旦夕。导致了军心动摇,投降了曹操。引得内部分裂,全军崩溃,全都投降曹军。袁绍看到大势已去,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彻底大胜。

官渡之战,特别是鸟巢之役中,曹操的虎豹轻骑五千人,不但灭了淳于琼万人军队,还消灭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的部队。他们都战死了。阵地中最后投降还有何茂,王摩,蒋义渠部队也和高览张郃一起投降曹操。

官渡之战是袁绍在打胜公孙瓒。夺取幽州后兵乏将软情况下仓促出兵。

袁绍用田丰,审配许攸,逢纪,荀堪等人为谋士。袁绍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得到的冀州。本是韩馥的地盘,他想夺取却没有主意,逢纪心生一计,让公孙瓒攻韩馥,使其惊慌失措,让出冀州。袁绍得邺城,也得沮授,田丰,审配,许攸,逢纪,荀湛。使他的冀州的“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贵族家族也犯罪频繁,公然藏匿罪犯,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无亲附,离心离德,应付了事。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实力增强,野心更大。夲想接受袁术的班当皇帝,可大家都反对,使他不得不要把鼓吹他当帝的耿苞,以妖言惑众,混淆视听,杀头罢议。

称帝不成,就想举兵夺取许都,把汉献帝从曹操手里抢过来,再称霸天下。要颜良,文丑担当将帅,积极准备。可监军沮授说,“近连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没有积蓄,赋役也十分沉重。这些都是令人忧虚的,我们应向朝廷报灭公孙瓒捷报,抓紧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劳役,多几处骚扰曹操境内,使其不得安宁,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不劳而定。

可郭图,审配主张快速出兵,沮授说,救乱除暴称为义兵,恃众凭强称为骄兵。义兵必胜。骄兵必亡。曹操奉迎天子在许昌为朝,举兵指向是违背道义的事情。军事胜负在于正确决策,而不在于军力强弱。曹操法令畅行无阻,土兵训练有素。不似公孙瓒坐待围困。如果我们不采用稳妥办法。相反,兴起无名之师,未免太使人担心了。

郭图,审配针锋相对说要称霸,不能只求稳妥,不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那行。袁绍不听沮授之劝,还把沮授内外兵众威震三军的势力权力给予废出,交给郭图和淳于琼。准备出兵。刘备叛乱,田丰要速举兵袭击曹操,袁尚有病,错失战机,田丰生气说,干载难逢的时机却因为孩子有病就丢掉,可惜啊。袁绍恼羞成怒把田丰投入大牢。待曹操秋风扫落叶把刘备收拾了,才正式出兵。

人家曹操都准备好了,一切战略战术作好应对了应对袁绍进攻。袁绍要失败再所难免。没有别人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官渡之战,袁绍兵力数倍于曹操,为什么会大败?

(袁绍)

对于这个问题,《三国志》中,曹操、荀彧、郭嘉、孔融等人都有回答,他们的回答都很详尽。具体是怎么回答的,有兴趣的去翻阅《三国志》。

对于这个问题,山野老人补充一点:官渡之战,主要是曹操与袁绍两人之间的战争。袁绍失败的具体原因就是对手曹操太强。用丘吉尔的名言证明就是,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一定能打败一头绵阳带领的一群狮子。曹操是狮子,袁绍是绵阳,官渡之战,尽管袁绍各个方面都优胜曹操,但正因为袁绍与曹操相比,相差太远,所以失败了!

具体举三件事情说明:

其一,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趁机发兵徐州,赶走了刘备。

对于这件事情,曹操有谋臣提出异议:“现在与您争天下的是袁绍,袁绍就在眼前,放着眼前的袁绍不顾,而要东去消灭刘备。一旦袁绍趁机偷袭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你们放心,袁绍这个人我知道,遇事犹豫不决,说不定我打败刘备回到官渡,袁绍还在想应不应该出兵!”

田丰知道曹操带兵东去与刘备作战,立即劝谏袁绍趁机袭击曹操,袁绍以小儿有病为由拒绝了。

(曹操)

曹操打败刘备回到官渡,袁绍还毫无动静。

其二,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建议曹操偷袭袁绍乌巢粮库。

曹操当机立断,亲自带着军队,连夜出发,烧了袁绍的粮仓。

对此,袁绍有谋事建议袁绍说:“应该派一支军队驻扎在乌巢粮库附近,预防曹操偷袭,”袁绍对此犹豫不决。

其三,曹操打败袁绍后,从袁绍处搜查到很多曹操部下写给袁绍的信。有人建议曹操,应该根据这些信件查处写信人。曹操笑着说:“当时的情况,连我自己都没有信心战胜袁绍,其他人有些想法不奇怪。”于是,连看不看,就将所有的书信全部烧掉了。

袁绍带着失败军队回到住处,担心田丰取笑自己。因为田丰说过:“如果将军不听我的劝谏,将会输得很惨!”

袁绍就因为担心田丰取笑,为了自己的脸面,将田丰杀害了!

通过以上三件事情的比较,大家一定会明白,袁绍与曹操开战,必败无疑!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官渡之战曹操能够战胜袁绍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曹操比袁绍做事反映速度快

曹操相比于袁绍做事情更加的果断,能对于战局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快速出击。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案例证明。在刘备杀死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突然反水占据徐州的时候,曹操料定袁绍不会进攻自己,迅速的打败刘备抢回徐州,而袁绍果然由曹操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进攻自己。从这件事就能看的出来曹操雷厉风行的性格要比优柔寡断的袁绍更有优势。

第二点:曹操比袁绍更有魄力

影响官渡之战战局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火烧乌巢”,这件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为许攸虽然曾经是曹操的同学,但许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袁绍的主要谋士之一,许攸很有可能是袁绍派来的奸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只带领很少的兵马深入敌后,是一步九死一生的险棋,一旦出现丝毫的问题曹操就有生命危险。

第三点:曹操对军队控制力比袁绍更强

曹操在自己的阵营里所以不二,虽然开会的时候大家可以发表意见,但凡是曹操确定下来的战略方案没有人敢反对,并且坚决快速的执行。而袁绍下达的命令总会用人阳奉阴违或者当面唱反调,田丰在袁绍准备发兵的时候大谈失败言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试问曹操阵营谁敢这么跟曹操做对呢?

第四点:曹操比袁绍更能取得实力派的支持

曹操虽然父亲做过太尉,但他父亲的官是买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他祖父是被人唾弃的大宦官,所以曹操被很多世家大族所不齿,所以曹操为了摆脱宦官之后的这个身份,一直奋发图强靠着自己的实力成为一方诸侯。而袁绍是四世三公家庭出生的富二代,靠着身份背景成为一方诸侯。可以说二人的博弈是富二代和创一代之间的斗争,世家大族多是一些夸夸其谈的有名无实之辈,而曹操这样的人是靠打仗打出来的实力,所以说曹操的阵营多是实战之人,而袁绍阵营多是中看不中用的,袁绍失败并不奇怪。

第五点:孙策突然离世,让曹操后方安定

曹操的后方非常的危险,荆州牧刘表和小霸王孙策都是三国著名的诸侯,他们对曹操后方的威胁是巨大的,而袁绍的后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巨大威胁。孙策曾想在曹操和袁绍打仗的时机偷袭曹操,曹操听说后被吓坏了,可是孙策却因为突然被刺杀而没有进攻曹操,可以说曹操的运气太好了。虽然说郭嘉预言孙策会死,但这不过是为了稳定军心而已,孙策被刺杀在当时看来只是有可能但不一定会发生,而且就算被刺杀也不一定在官渡之战之际,如果孙策晚两年死,曹操恐怕难以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其他网友回答

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就是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奇袭乌巢,而在此之前,曹操方虽然累计小胜,不至于局面崩盘,但是整个战局一直是袁绍方占优。

笔者就从分析奇袭乌巢前后事,对比曹操、袁绍的决策与执行来给出袁绍失败的问题所在。

整场战役,袁绍的兵力不但高于曹操,后勤补给也多,曹操在十月这个节骨眼上,还出现了粮食问题。许攸在投奔曹操当晚,他也直击曹操心虚的要害:“你还剩多少粮了?老实告诉我!”

在曹操和许攸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之后,曹操决定采用许攸的计谋:奇袭乌巢。随后,曹操也问计于幕僚,幕僚中只有荀攸、贾诩极力赞成,曹操果断拍板。

曹操带领精兵强将五千人,伪装成袁绍军,向乌巢进军,军营则交给曹洪和荀攸两人主持防守。

乌巢的守军有一万多人,是曹操军的一倍,守将是淳于琼,和曹操是旧识、老同事。就在曹操打响攻占乌巢的战斗之后,袁绍也得到了情报,当时张郃提议集中优势兵力去救援乌巢,可是袁绍不听,采纳了郭图提出的折中方案:集中优势兵力,让张郃、高览率军去攻打曹操的军营,派一部分轻骑去救援乌巢。

结果,曹操率领的五千精锐,连夜作战,不但攻克了乌巢,还击败了袁绍的轻骑援军(虽然不多)。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袁绍两位主帅的领导风格。

曹操为了翻盘,亲身犯险,率五千精兵深入敌后作战,就是为了保证这股军队的执行力,反观袁绍,他就派高览、张郃去打曹操军营,派轻骑去救援乌巢,自己稳坐中军帐,等消息。

结果,高览、张郃本来就士气不足,对袁绍又颇有怨言,在攻不下曹操军营的情况下,干脆投降了。

在我看来,郭图的建议其实并不是败笔,还是有搞头的(袁绍军本来就占优,两线作战不成问题),只不过袁绍领导无方,导致失败。

第一,袁绍没有敏锐判断出,曹操亲自偷袭乌巢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曹操能够身先士卒,孤注一掷,反观袁绍却不能出现在某一路战线上鼓舞士气。

第二,袁绍在明知张郃对攻克曹操军营不抱有希望和信心时,仍然派他出战,显然是增加了他的怨念。

如果袁绍稍微灵活一点,让张郃带队轻骑参与救援乌巢,自己率军猛攻曹操军营,我觉得,这才是发挥最大效能的方法。

从这一点上看,袁绍是不如曹操的。曹操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亲力亲为,鼓舞士气,譬如多年后,曹操击败袁氏兄弟后,仍然亲自发动远征至柳城,一举将袁氏势力彻底清除出北方。

在官渡之战之前,郭嘉评价曹操和袁绍的种种不同时,就认为曹操“十胜”于袁绍,不过这其中多少会有吹嘘拍马的成分。我们至少,从乌巢之战这个关键一战来看,曹操的表现远胜于袁绍,袁绍失败也是必然之事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我是以史为鉴。

一场战争的胜负其实在战场之外就决定了。官渡之战,曹操得以击败袁绍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必然因素

必然因素其实荀彧已经总结的很好了,这就是著名的四胜四败说。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以及麾下将领都认为自己兵少粮少,与强大的袁绍势力对抗必定败多胜少。在这个时候荀彧为了坚定曹操和众将的信心,提出了四胜四败说。

①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这一点很明确,说的就是用人。在曹操的团队里,虽然各有山头,但是都围绕着曹操这个中心,曹操也能根据不同将军和谋士的特点,做出正确的任命,听取正确的意见。

而在袁绍的团队里面,各种山头更多。而且这些政治小集团因为袁绍没有确定继承人,都分别投靠有希望继承袁绍的势力。不但劲儿不能往一处使,而且互相制肘。

②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这一点说的是主公的决断。曹操可以在不同谋士的建议之间,选择最为有利的一点,并迅速做出决断并且执行。

而袁绍在面对不同意见的时候,只会犹豫不决,不论哪一方的观点,做了总比不做好,而袁绍的犹豫更是多次浪费了绝佳的机会。

③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第三点就是军纪,袁绍虽然兵多将广,但军纪不明,赏罚不公,军队的战斗力有限;曹操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袁绍要好很多,赏罚分明,军纪严明,战斗力很高。

④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而最后一点则是由双方的出身、性格、眼界和经历所决定的。所以荀彧才会说袁绍麾下大多是沽名钓誉之人,这正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名义所决定的。

而曹操虽然也是官二代出身,但对于有才之人不吝啬赏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四点可以说是曹操战胜袁绍的根本原因,都是战场外的必然因素。

在其它记载中贾诩、郭嘉都曾有过四胜四败或是十胜十败的记录。但基本上和荀彧的四胜四败说相差无几。

偶然因素

上面说了必然因素,我们再来看看战场上的偶然因素。

从袁绍出兵开始,田丰提出反对意见,袁绍不听。后面沮授提醒袁绍不要单独派颜良出击,袁绍不听。颜良被斩,袁绍军心不稳,沮授又提醒要和曹操打持久战,袁绍不听。沮授又建议曹操粮食少,应该派人去断曹操粮道,袁绍不听。

可以说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为将者不但要迅速理清形势;而且要广听建议,作出决断。袁绍作为东汉末年有数的豪杰,在官渡之战前后,竟然连续出现四次重大失误。沮授田丰等人的正确建议,袁绍一个都没有听进去。

再加上许攸的临时投敌,这一偶然因素,对于袁绍和曹操都是决定性的。

于是摸清了袁绍军粮所在的曹操,迅速出击,一举击败了袁绍。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战场上有偶然因素,但其实大部分战争的胜负早在战场外就决定了,官渡之战也不例外。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更多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胜了(官渡之战以后袁绍有什么损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