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死后谁继位(唐武宗的继任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唐武宗死后谁继位(唐武宗的继任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编者按

大唐是中华历史中灿烂的一页,勇武、豪迈、包容是大唐的标签。大唐是幸运的的,安史之乱后得以存国150年;大唐是不幸的,宦官乱政和藩镇割据破灭了王朝复兴的希望。

公元763年,随着史朝义的自杀,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留下的是满目的疮痍和人们对王朝复兴的期望。

不幸的是,安史之乱彻底打断了唐王朝的国运,地方藩镇势力在叛乱中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中央政府无奈的失去了对大部分节度使的辖制,此后的150年里,大部分时间唐中央朝廷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经过代宗和德宗两朝的过度,虽然各地节度使不听调遣,但得益于天下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唐中央政府的元气也在逐步恢复。

宪宗李纯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在其为帝期间任用裴度、李绛等人为相,唐军扫平西川、平定淮西强藩、镇压李师道叛乱,最重要的是降服了河北三镇,基本上恢复了唐中央对全国的控制。

不过,宪宗在后期重用奸臣、骄奢淫逸、沉迷丹药,最终被宦官所害。之后,穆宗和文宗两位皇帝都受制于宦官,甚至发生了“甘露之变”,因为皇帝和朝廷都忙于与宦官争权,唐朝国情刚刚开始好转的局面又逐渐败坏。

文宗死后,26岁的皇太弟李炎被宦官仇士良拥立为皇帝。李炎虽然仅仅在位6年,但期间重用李德裕、限制宦官、平定泽潞镇、击败回鹘 。他所缔造的“会昌中兴”不仅仅是给大唐续命,而且再次给了唐王朝复兴的机会。

很多人都认为被称为“小太宗”的宣宗李忱才是最有可能复兴大唐的人,我认为恰恰相反,历史知名度不高的武宗才是大唐最后的希望。

当我们深入的分析武宗和宣宗两朝的历史、为政举措和个人性格时,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01 武宗更加果断而直接

“治重症需用猛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并入膏肓,当中央朝廷有实力和机会的时候,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往往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宣宗隐忍数十年才登上皇位,其性格深沉,其崇尚“智术治国”,遇事往往喜欢复杂化处理。而武宗少年英雄,性情豪爽,处理问题更加直接。

就拿两人刚刚登基对比,武宗第一件事就是重用李德裕,铲除宦官仇士良,然后采取严厉手段灭佛,截止青壮年当和尚,收回寺院财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的使朝廷重回正轨,也可以快速增加朝廷的经济收入。而宣宗花费大心思搞掉了“牛李二人”,并为了争取佛教朝臣的支持改变了武宗灭佛的举措,虽然达到了加强皇权的目的,但对朝廷实力的增强并无益处。

02 武宗时期对藩镇的震慑更有力

武宗和宣宗对外方面都取得了耀眼的战绩,武宗击败回鹘维护了大唐北疆的安宁,宣宗更是逐吐蕃、平安南、抚党项。

得益于宪宗打下的基础,僖宗以前唐朝藩镇局面还没有彻底崩坏。但宣宗时期,藩镇叛乱的情况已经越来越频繁。

根据史料的记载,大中三年五月,徐州乱,大中九年,浙东乱,逐观察使李讷,大中十年,容州乱,而到了大中十二年的中旬,则有三个藩镇连续发生叛乱的情况。这其中可以发现被朝廷牢牢掌控的南方藩镇也相继出现叛乱的情况。可以说宪宗时期打造的朝廷力压藩镇的局面在宣宗期间被严重破坏。

原因很简单,宣宗重皇权而轻相权,使得他自己没有过多的心思处理好每一个藩镇的变数。

而武宗处理藩镇问题上就充分相信李德裕,使得其在位期间可以快速有效的处理卢龙、昭义和河东的变乱,同时快刀斩乱麻,对郭谊、杨弁等罪魁祸首甚至乱卒悉数诛夷。甚至平昭义之乱是唐王朝对地方藩镇用兵的最后一次胜利,此战使得各路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命,唐朝在形式上再次获得了统一。

03 武宗眼光更长远

武宗仅仅在位六年,说他眼光长远可能有些武断,但我们分析他的为政举措就会发现端倪。

首先,武宗建立了有效的政务运转体系,他本人主抓决策权,而运筹帷幄的事情放手交给丞相李德裕等人。这保证了武宗时期灭佛、整官场、平藩镇、胜回鹘等各事务的顺利实施。反观宣宗,以皇权为中心,什么都想干却什么都无法尽善尽美。后人评价武宗:

武宗时李德裕为相,君臣契合莫能间之,近幸帖息畏伏,诚若无能为者...

其次,武宗深刻明白唐王朝的弊病根结在于土地和朝廷人力。他以灭佛为突破口,收回寺庙占据的大量良田上千万倾,还俗青壮年数十万人,极大的改善了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朝廷的经济实力也间接的提升力军事实力。

可惜的是,武宗仅仅在位六年就英年早逝,如果再给这位生性豪放、充满活力的帝王几十年时间,他真有可能结束大唐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新使大唐回到“威服四夷”的巅峰。

更多唐武宗死后谁继位(唐武宗的继任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