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从谂禅师倡导(赵王拜访赵州从谂禅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赵州从谂禅师倡导(赵王拜访赵州从谂禅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当我们谈到肇州禅师或肇州禅师的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他继承了南拳朴渊禅师“平常心即道”的观点,这是肇州禅师的第一个特点;第二是“尽己之责以遇人”,这是赵州禅的第二个特点。应该说,“淡定”是赵州禅最普遍的两个特点。

3354静慧长老本文选自静慧长老《云水禅话》,内容有删节。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赵州禅的特点”。“赵州禅”,顾名思义,就是赵州僧人的禅。在介绍“赵州禅”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赵州的僧人。

赵和尚的道名是“cngshn”。他活了778年到897年,活了120年,是中国唐朝中后期。肇州僧人因其年龄大、禅学造诣深、禅风独特,被称为“肇州僧”,但鲜有人知其真名。大家都知道“昭周和尚”这个名字,却不知道他的真名“从高”。在中国佛教史上,人们习惯用居住地的“地名”来称呼那些高僧。

在古代,赵州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它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附近,原属镇州府。当时还没有石家庄,镇州府就是现在的正定县。赵和尚原籍山东。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理发师是他家乡的一位大师。他的师父是南拳普元。南浦愿做百丈禅师的弟子,百丈禅师是妈祖的弟子,妈祖是南岳淮阳的弟子,南岳淮阳是六祖的大弟子,所以昭周和尚是六祖之下的第五代。

全朴园禅师是一位伟大的禅师,其俗姓王,所以在禅宗史上,很多地方都称他为“王老师”。南泉也是一个地名,在安徽池阳,也就是现在的池州,九华山附近。南拳祖师传承的禅风是妈祖的“平常心即道”。看过妈祖语录的人都知道,妈祖开创的禅风,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常心”。

当我们谈到肇州禅师或肇州禅师的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他继承了南拳朴渊禅师“平常心即道”的观点,这是肇州禅师的第一个特点;第二是“尽己之责以遇人”,这是赵州禅的第二个特点。应该说,“淡定”是赵州禅最普遍的两个特点。

赵禅师驻柏林寺传法时,寺名当时叫“观音寺”,并无“柏林寺”之称。《禅灯图录》里找不到“柏林禅寺”这个名字,只提到赵州的和尚住在观音寺或赵州东院。

赵和尚驻锡观音寺时已八十多岁。他在那里传播佛教四十年,影响很大。然而,在此之前,他上学的时间更长。我想至少有六十五年了。赵和尚苦修六十五年,八十岁开始传法。从这样的图可以看出练习的难度有多大!他对求法是多么谨慎啊!

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八十岁赵州犹行,只因心不静,回来方知草鞋已废。”草鞋的成本是多少?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交学费”。在你回来之前,你必须付草鞋钱和学费。交了学费才会真正有所收获,才会真正回家。这时候你可以说:Blimey!我的学费白交了!当你说学费白交了,你就已经有所成就了。

那么,昭周和尚是什么时候知道草鞋被浪费的呢?八十岁的时候。可见修行悟道有多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目的。达到目标后你会做什么?继续修复。知道草鞋钱浪费了,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地休息了。

众所周知,云老僧也是120岁。他练了多久?在他56岁之前,他仍在苦修并到处游历。五十六岁,在高敏寺打禅七时,杯子掉在地上,砰的一声,他开悟了。直到那时他才知道他的凉鞋已经被浪费了。悟道之后,老僧许云并没有闲着,而是继续传法。五十六岁后开始传法。建道场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大修行人自己也是60岁的时候确定自己能在佛教里做点事,所以活了120年。现在我们准备60岁退休。在远古祖先的地方,是成熟的时候,是达到圆满的时候,是传播佛法和谋生的时候。

因为赵州的和尚都住在观音寺,所以可以说在唐宋时期,赵州的观音寺处于鼎盛时期,宗教风格大大加强。辽金时期,柏林寺一度成为吕宗的道场。元代,林济宗的一位禅师将此地恢复为禅宗的道场,称之为“有度禅”。此后一直到明清,此地仍是禅宗的道场。

宋代肇州僧人石像

清朝雍正帝对肇州僧人的禅意和语录赞不绝口。公元《御选语录》年,雍正帝为《肇州僧人语录》作序,认为肇州僧人是达摩以来极具特色和洞见的大禅师。当然,我们也不必以雍正帝的“金玉良言”作为评判标准。但我们都知道,雍正帝在禅中使用功夫,被当时和后来的一些大禅师所折服,这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公认的。所以雍正的话应该说是有其依据的。

目前国内最著名的研究禅宗的学者阿部正雄写了一本书,书中提到继六祖之后最有代表性的禅师有两位:一位是林佶祖师,一位是赵州僧。他说这两个人,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慈悲。林佶禅师代表智慧,昭周和尚代表慈悲。

两位禅师的禅风各有特色。他们传禅的地方相距不过120华里,而且都属于当时的镇州首府。林济宗的出生地在今石家庄以北15公里的正定县林济寺。赵和尚的观音寺,就是今天石家庄南45公里的赵县柏林寺。两位大禅师同时出现在同一地区,绝非偶然。

众所周知,中文里有一个名词叫“闯荡江湖”。这个词源于佛教,是禅宗的人说的。“游走江湖”一词揭示了中唐以后禅宗发展的一个现状。当时江西、湖南一带的禅宗非常兴盛,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禅师,天下禅人都回头了。所以参与研究的禅民,要么去了江西,要么去了湖南。于是就有了“浪迹江湖”的说法。当时禅宗的大创始人都集中在江西和湖南,很少有人来河北。赵和尚和禅师同时出现在河北推广禅宗,说明两位创始人的禅风与北方人有很大的因缘。

肇州塔塔额

现在,我想和大家谈谈赵州禅五点的特点。我说完之后,会留一些时间和你交流。

首先说一下赵州禅的第一个特点:3354“平常心即道”。

“平常心即道”出自昭周和尚的开悟公案。055-79000:赵周和尚在南泉参禅时,向他的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道如何?”南祖师答:“平常心即道。”赵和尚进一步问:“有没有兴趣?”意思是,我们能正常吗?我们怎样才能走向正常?南拳道:“打算去的时候好好的!”你走正常方向是不对的。

在座的都是知识分子,有许多是学佛的老前辈,比如严老(当时也在场的是的弟子胡居石)。“听话就是听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如果你想去那个地方,认为自己有追求的目标,那就不再正常了。道在心中,有自己的脚。“打算好了就要好”,多么深刻!

当时的赵和尚并不知道。他接着问:“不为知识争论是对的吗?”他说,我不去那个目标,我怎么知道是道?可见昭周和尚当时还是在知识层面上理解他师父所说的“平常心即道”。南拳接着说:“道不是知,不是无明(知是错,无明也是错)。知识是错觉,无知是遗忘。如果真相是真的,那就像太空洞,太广了。怎么可能强于是非?”真正达到道的境界,心如明月,高悬虚空,普照万物。这种“长月孤圆”的境界,就是平常心。这时,赵和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我们现代人经常用“平常心”这个词。比如有人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好心人会提醒他不要太高兴,要以平常心对待。因为某人曾经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或者突然发了财,高兴得死去活来。生活中好像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无论是损害还是名誉,都要养着,放着,平常心对待,不要太执着。

在禅宗里,平常心是很高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点水稀释,然后应用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效,可以帮助我们在名誉面前保持冷静,不要波动太大。

保持平常心不容易。我记得我的童年,当我听说明天就要过年了,我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虽然年纪轻轻就出家了,但是在一个比丘尼老师的照顾下,每年过年都能换上新衣服,所以过年前一天晚上,我睡不着,等着明天穿新衣服。我想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像颜老这样的老年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二十岁左右的人是无法理解这种心态的。因为他们每天都穿新衣服,每天都吃得很好。孩子的这种心态可以称之为童心,对身体不会有太大伤害。但是,如果一个老年人还像个孩子一样,他就会兴奋起来,对某件事放不下。比如明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或者明天有什么特别不开心的事,他老是想着,睡不着,吃不下,坐不住,那就很危险了。对于身心来说,是一种摧残。那不是童心,而是一颗担忧的心,一颗不寻常的心。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用禅宗的这种平常心来对待生活中所有的毁与名,名与利,好与坏。面对社会,我们要以这样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去接受,去处理,然后放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然后放手”,盛宴大师说得很好。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它,接受它?就是用平常心。所以我觉得,在这十二个字之前加四个字会更完整。——以平常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式。

我之前说过,真正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不容易。经过六十五年的磨练,赵和尚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法律终结的时期,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不知道要复杂多少倍。比起唐朝,清朝,甚至十年前,我们今天的诱惑真的不一样了。一方面,我们的善根很浅;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强,我们寻求道的时间太少,所以达到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所以,有一点对应,就要用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去保护,在生活中好好利用。

这是赵州禅的第一个特点。这一特征已经渗透到我们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会说“平常心”,这就是禅的力量。禅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就在于此。我们每天都在说,都在用“平常心”,却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出处在六祖处,妈祖处,南泉处,赵州处。它被称为“人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它”。希望每一个事业成功的人,每一个正在创业的人,每一个学佛成功的人,每一个正在学佛的人,都努力培养这份平常心,并保持下去。

赵州禅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己任,照顾人”。马一浮老师写了一副对联,叫做“平常心是道,待人接物要本分”。马一浮老师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儒家学者,也是伟大的禅宗大师、伟大的书法家、伟大的篆刻家、大学者。他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但他的影响还在。弘毅大师的出家是由马一浮老师完成的。

“尽己之责”是赵州僧人语录中经常提到的。他说:“老僧只遇己职之人。”如果有其他的方式来接人,那是三下十二的事,跟老和尚没关系。如果你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找我吧。如果不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选择另一种方法,和老僧无关。老和尚只教这个规矩,——,“这是你的本分,要见人”。

这种吸引人的方法很高大上,很巧妙。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专业而老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大事不清楚是本分,大事清楚也是本分。禅宗或佛教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是什么职责?怎么解决?如果解决了呢?等一下。我们之所以来接触和学习佛法,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无法解决。

记得有一年和杨照老师聊过。众所周知,杨照在我们的圈子里很有名。他非常健谈,以至于他说话时别人都插不上话。八年前,我们一起吃饭,他说起学佛的过程。他说自己的事业到了一定程度,衣食无忧。可以说他吃喝玩乐无忧无虑。我该怎么办?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他很困惑。他找过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结果都不合他的意。最后,他找到了佛教。

找到佛教后,他觉得重新做事很有意义。意义何在?他说,我们不能为自己做事,我们做事是为了回报众生。这是菩萨的职责。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一点出发:首先,不要只为自己而活,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多为别人着想,用菩萨的精神要求自己。如果我们能在修行菩萨的过程中不断超越、提高、完善自己,那么我们就已经解决了本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花80年或者60年去解决这个任务。所以我觉得杨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事业,通过利他精神回报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解决自己的职责。

解决这个本分,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净化自己的灵魂。佛教虽然不讲灵魂,但不代表没有灵魂的影子,灵魂的影子还是有的。如果没有灵魂的影子,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灭绝理论3354。完美不完美,完美不完美,超越不超越。

佛教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分。“本分”说到底就是找回自己的本色。本来要从菩萨、菩萨、菩萨身上找到本来面目,同时落实到菩萨、菩萨、菩萨身上。如果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本色,却不把它应用到利他的事业上,找到和找不到有什么区别?

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或者说禅宗的根本精神,就是一切从利他出发,而不是利己,在利他中利己。这有点像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解放全人类的前提下,才能彻底解放自己。其实如果真的做到了,也是一种菩萨精神。

太虚大师说他看过斯大林传,看完之后对书中的几句话表示认可。他说斯大林有佛教菩萨的精神,可惜他缺少一点同情心,因为他杀了太多人。太虚大师在抗战时说过这句话。当时他对斯大林做出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孤陋寡闻”,有先见之明。作为一代宗师,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赵祖师舍利塔

《赵州禅师语录》年有两个公案,一个叫赵州官,一个叫赵州桥,算是赵州禅的第三第四个特点。

《赵州语录》中多次提到“赵州通”。但是请注意,实际的赵州官和他这里说的不一样,一个是地理概念。去过云居山的人都知道,云居山的第一道门叫赵州关。《赵州禅师语录》年,赵州官为禅境。

宋朝有个禅师,无门可开。他把赵州语录中“狗无佛性”的公案,提炼为一个“无”字,视为禅宗的第一境界。这个“无”的公案,以及赵州禅的一关,也叫“无门”。“无门关”由“赵州关”演变而来。

「一条狗没有佛性」的公案是怎样的?

一个和尚问赵周:“狗还有佛性吗?”状态:“无。”

当然,下面还有一些其他的话。悟门慧开禅师把它们放在一边,只领会了前几个字。日本人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年,他们干脆提出了“无”字,并以此作为氏族的第一级。日本禅师写条幅,有时只写“和尚问昭州:狗还有佛性吗?”“州里无云”这几个字。州为赵州,云意。有时候就写“州云”然后底下一个大大的“无”字。

日本禅师每说完一句话,就大喊一声:“没有——!”有一年,在柏林禅寺普光寺的落成典礼上,日本福岛的Keido禅师,在赵州塔前点了香,点完香说了四个字,然后喊了一声“不”,整个院子的柏树和佛塔都感觉到了摇晃和晃动!这就是禅宗的精神。

所以,悟门慧开禅师说赵州僧“狗无佛性”的“悟”字是禅宗的第一层次,故称“伍兹观”或“悟门观”。055-79000上面说“没有门才是正道”,意思是一样的。没有门,但是是法门。你必须通过这道门才能参禅悟道。不经过这道门,就进不了禅。

“无”是什么意思?当它来到大辉高宗,它的意义真的被剥夺了。他是怎么剥下来的?他说“虚无”不是“存在”的“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虚无。不要把它当成知识,也不要在脑子里猜测它的意思。一猜左一猜右,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是那个意思。他说,这些都不对。无就是无,是一个整体,不是二元对立。有而无是二元对立。没有门的“无”不是二元对立,没有对立面。我觉得没有对立面的“虚无”境界,应该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所有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最亲密的体验应该是“无”,而不是别的。

你在点头。你为什么点头?点头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只有你知道你在哪里。你在笑。你笑什么?我也不懂。当你觉得你知道一些事情时,你会微笑。如果你不满意,你会是这个样子。虽然你会做出这种举动,但是你心里的感受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也不是普通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是什么不和谐的东西?这就是“无”的境界。在生活中,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是在很浅的层面,但却是真实的存在。

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信徒都达到了终极最高体验,没有办法表达,只好用“无”来表达。用“没什么”来表达也是无奈之举。真正的味道,说“没事”是多余的。但人类毕竟要交流,要有传达我们体验的方式,所以用一些符号来表达。“无”字也是如此。“无”是大智慧,不漏智慧,是禅、佛、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

“无”可以用眼神交流,但不能用语言交流。因为语言说的是东西,说的不是什么都没有。修行过程中,“无”是一种方法,叫做参与“无”字的公案。参加这个破案的时候,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清理干净,把所有的东西都清空。当我们已经把一切二元对立从头脑中抹去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立不住一个法了,你就根本不生了。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最多不能有超过五分钟的二心。不到一分钟就会有第二个念头,甚至最多一个念头,两个念头,三个念头,四个念头,还会有妄想穿插其中。

练起来不容易。也可以说我们修行面临的精神环境就是这么严峻。我们面对的环境严峻到什么程度,我们心灵的环境也会严峻。所以我们要参考“无”这个词,让它占据我们整个灵魂空间,这样我们整个灵魂里就不会有别的东西了。那时候,我们就有了当初见面的希望。如果不能让它占据我们整个精神空间,就很难看清真相!

第四个特点是“赵州桥”。赵州确实有一个真正的赵州桥,建于隋朝。但在《赵州语录》中,它主要指的是一座精神的桥梁。桥,从岸到岸,从南到北,或者从东到西,方便人们来来往往。

据赵周语录,有个和尚问赵周:“佛法如何?”赵和尚没有像我今天这样信口开河。他只说了三个字:“赵州桥。”想一想,佛教和赵州桥教有什么关系?这很重要。和尚又问:“赵州桥怎么样?”赵和尚答:“牵驴牵马。”桥是用来骑驴和马的,驴和马要在桥上走上走下。

佛教是这样的吗?佛法是一切众生从烦恼此岸到达菩提涅槃彼岸的桥梁。人要走在这座桥上,其他众生也要走在这座桥上。佛法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就是装逼和吸引人的角色。这是大地之灵,菩萨之灵。桥永远不会说人可以过,牛马就此止步。驴骑马,平等无差别,驴和马可以从这里走,众生可以从这里走。这叫普度众生。这就是佛法。“赵州桥”体现了肇州僧人禅法中的大慈大悲精神。

所以赵州禅的第三和第四个特点分别代表慈悲和智慧。赵州官是大智慧,赵州桥是大慈悲。从这两个公案中,我们可以衍生出“唤醒生命”的大智慧和“奉献生命”的大慈悲。这就是我所倡导的人生禅意的根源。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生活禅。禅的目的是“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个口号是哪里来的?出自赵周和尚的《无门紧闭》和《赵州桥》。这八个字是对菩萨精神的现代诠释,是对悲智双运的通俗理解。大乘佛教的整个精神,浓缩在“觉醒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里。为了让它更适合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修养,近年来,我把“觉醒人生”和“奉献人生”定义为:“觉醒人生”就是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优化自身素质永无止境。从人到菩萨到佛,是一个优化自身素质的过程。“对生命的投入”就是不断地调和自我与自我的关系。慈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和谐相处,互相关爱,互相奉献。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过着和谐的生活。和谐的生活是道德的生活。我记得梁漱溟老师说过,什么是道德?“生活中的和谐就是道德。”

这几天我每天都有机会看报纸,但是在寺庙里我没有这个机会。看了报纸,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和谐,我们的生活太不和谐。去年“911”事件时我正好在罗马。那天,我身体不好,没有出去探望。同事一回来就告诉我,美国世贸中心被恐怖分子炸了,死了多少人。哎呀!我的心似乎要崩溃了。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可怕的世界。我想起了我的脚印留在了世贸中心的顶层,现在已经不可能再找到那个脚印了。没了,多恐怖啊!

今年10月12日至23日,十一天内发生了两起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大家比我更清楚,12号是印尼巴厘岛的恐怖事件,造成200多人死亡,受伤的人更多。直到现在,我还听说有40多具香港人的尸体找不到了。23日,莫斯科一家剧院发生了所谓的劫持人质事件。800多人被恐怖分子绑架。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还是死了50多个恐怖分子。就生命而言,我认为他们在愚蠢的驱使下,白白送命是没有价值的!虽然他们的恐怖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但他们的愚蠢值得同情。当然,那些无辜死亡的人质值得我们同情。

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真的令人担忧。所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多么重要!在我看来,修行就是把慈悲的精神转化为不断调和自我关系的实际行动,让佛教的菩萨精神不会停留在文字、书本、寺院里。

不断优化我们每一个人的素质,都是在大智慧的指引下,不断和谐的自我关系,都是在大慈悲的指引下。赵州官和赵州桥在《赵州禅》中激发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来说太重要了。

现在,我想简单总结一下我今天讲的内容。我们说“一万个”,但如果不把它们变成实际行动,那只会是口头禅,没有实际价值。最重要的是在当下落实它们。练习应该从现在开始,不要等到下一个小时,更不要等到明天。别说等不到下一个小时,连下一口气都等不到。这个时候,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练习。平安在当下,成佛也是如此。永远不要等待明天。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带来明天的成功。只要有现在的努力,就会有现在的成功。努力和成功是同时的,根本没有距离。所以我常说,我们要在当下修行,才能在当下得到安宁和自在,才能在当下成为佛教徒和先人。最后,我想用我常说的四个字来支持你:

“把信仰融入生活,

把实践落实到当下,

融化世间的佛法,

将个人融入大众。"

我们应该永远感激大众,所有的人,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亲人。因为这三种人,敌人,朋友,亲人,都为我们的存在提供了条件,帮助和机会。所以我们要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社会,面对世界,面对大众。

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图片来源|柏林神庙数据中心

这个网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一键举报。

更多赵州从谂禅师倡导(赵王拜访赵州从谂禅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