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和信任),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和信任)。

网友提问: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

优质回答:

三国时期,由于魏国的综合国力较其他两国优势很大,蜀国明显处于劣势,且随着时光的推移,双方的实力差距还有加大的趋势。

蜀国如果一味死守,无异于坐以待毙。诸葛亮在权衡利弊后,决意北伐。

但蜀军仅有兵员十万人左右,而曹魏的军队却有四十余万人之多,明显的敌众我寡。

大将魏延在此情况下提出了由其率五千奇兵,走子午谷险道奇袭长安的计划:“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但生性谨慎从不弄险的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激进,危险系数太高,而取得成功的概率又太低,因而否决了此提议:“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可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这样就为这段历史留下了疑问,千百年来人们为此争吵不休,子午谷奇谋如果实施的话能否成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子午谷奇谋的首要条件是蜀军必须做到从子午谷安全快速的通过,并不为人知,这样才能取得偷袭的效果。

子午谷是条南北走向的狭窄谷道,有三百多公里长,隐身于秦岭之中。北口名“子口,”南口名“午口。”人马只能在栈道上通行,如遇有栈道损坏的情况,则行军速度将大打折扣。

魏延仅以五千骑兵作长途奔袭,必须精简所带装备,粮草势必也仅带单程至长安之所需。

此行有被曹魏军埋伏袭击而致全军覆没的危险和因天气原因而不能如期到达所带来的隐患。

既便能顺利的抵达长安城下,俗话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人困马乏缺少攻城器械的蜀军,面对以逸待劳的魏军和高大坚固的城池,又能握有多少胜算呢?

而且蜀军粮少,一旦不能迅速攻克长安,势必会陷入粮尽援绝的困境。连全身而退都将是难以完成的奢望。

当时魏国朝中既有曹真、张郃这样久经战阵的大将,又有郭淮等足智多谋的名士。

做为军事家,曹真等人也不会对如此大的漏洞视而不见,一旦被魏军把守住谷口,魏延的麻烦就大了。

诸葛亮正是看到了兵出子午谷的种种弊端,才没有批准魏延的计划。

子午谷的险峻诱使很多人跃跃欲试,想在险中出奇,以求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此后的岁月里有过几次偷渡子午谷的实战案例,但出奇兵者无一成功,均灰头土脸的无功而返,甚至闯王高迎祥还把命丢进了谷里,由此可见子午谷的艰难。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然过于冒险,但是,蜀国的实力远远落后魏国,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应是放手一博,若是取得长安,蜀国可扩大地盘,巩固后方,而后直捣许昌。然而,诸葛亮并没采取魏延的建议,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诸葛亮过于谨慎,怕魏延战术运用不当,会损兵折将,故不敢冒险。二是诸葛亮知魏延脑后有反骨,故不敢把这重任托付于他,怕魏延自立为王,或者拥兵自重,会威胁到蜀汉的统治。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也写道,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将大事托付于我。这也说明了诸葛亮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神人,只不过心细,想的周到而已。

子午谷奇谋无论成功与否,我认为都不会改写历史,因为蜀汉的实力与曹魏悬殊太大,若是成功,诸葛亮也就是取得一些战术的胜利,孤军深入!总有一天诸葛亮会撤兵的。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子午谷奇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是蜀国大将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由他领兵五千从子午谷出发偷袭长安,如果计划成功,那么将可以一举实现汉室还都长安的梦想。

这个计划咋一看是可以一试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说“兵者,诡道者也“,很多时候要敢于用险,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个计划诸葛亮一直没有采纳,这也是历来诸葛亮饱受诟病的一个事情,说他行事过于谨慎,反而缺少了一个军事统帅应有的决断。

那么我们今天分析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是否可行。

诸葛亮北伐的背景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接手了整个蜀国,当时的蜀国偏安一隅,在国力上和魏国相去太远,由于土地、资源、人口上远不及魏国,唯一的做法就是狂暴一波兵力,进行军事压制,乘机多抢占一些地盘,从而能够与对手抗衡,如果一直防守的话,也只能被魏国一直压制,最终被灭。

从汉中到长安。中间隔着平均海拔2000-3000米的秦岭,在地图上看起来就是一道墙,阻隔了从汉中到长安的进攻。但是这道墙也不是密不透风。

以陇山为界,以西为陇右,以东为陇东。再细分下去,一共有五条道可以走,平路有两条,山路有三条。

我们先说一下第一条,祁山道,这是诸葛亮的最爱,地势平坦,方便运输、排兵布阵,缺点就是绕远路。

第二条陈仓道,也是大路,易于用兵,但两侧都是树林,容易遭埋伏。刘邦当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这条道。

第三条是褒斜道,道路崎岖,这一点李白已经证明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第四条骆谷道,是所有路线当中通往长安最近的路线,但也是险峻的路线。曹爽曾经从此道伐蜀,遭到埋伏大败。

第五条子午谷道,是最为险峻,也是最冷门的路线,杨贵妃爱吃的荔枝就是从这里送到长安的。

诸葛亮的抉择分析

诸葛亮一般喜欢走平路,也就是祁山道和陈仓道,如果诸葛亮是搞投资理财的,那么他就是属于喜欢定存的哪种,不喜欢用险,在军事上就比较保守,擅长阵地战,也就是一边打仗,一边种地,不喜欢快攻。

走祁山,出陇右之所以是他的最爱,也是因为这里地势平坦,适合耕种。而且陇右是一个产马的地区,一旦占领了这里,蜀国就可以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而另外的三条路,褒斜道、骆谷道、子午谷虽然离长安很近,但都是崎岖的山路,除了补给困难,难走,更不可能屯田。

但是对于山路派,魏延这样的战将来说,近就够了。与爱种地的诸葛亮相反,魏延是喜欢玩快攻的。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

根据《魏略》记载,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如下:魏延带领5000精兵负责攻击,5000杂兵负责补给,走子午谷道10天到长安。

驻守长安的夏侯楙,魏延认为他是个饭桶,听到我魏延大爷的名声,就会望风而逃,直接弃守长安。而长安城内有足够的粮食能够支撑20天,能够等到诸葛亮把增援的部队、粮草运送到长安。

但诸葛亮平生是不用险的,所以没有同意这个计划。

复盘子午谷奇谋

首先,蜀国灭亡时人口只有94万,而当时的蜀国人口还没有94万,根据统计来说蜀国的兵力最多也就10万人,所以5000精兵加5000杂兵后勤占了全国人口的1%,为了一个险计全部葬送不划算,也经不起这样的损失。

第二,魏延的补给方案不可行。根据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计算,后勤1:1的情况下大概可以支撑18天,所以来回就是9天。魏延所说的10天是没有考虑到后路,认为此战必胜。

附:《梦溪笔谈》卷11原文:

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而10天到长安,基本是开了加速器的结果。因为我们可以从很多事例当中看出。

如后来曹真走子午谷偷袭汉中,遇到连日大雨,走了一个月还没走到一半。

到了明末,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想走子午谷奇袭长安,用了15天走出了子午谷,结果走到出口遇到了孙传统的堵截大军,一战下来全军覆没。

所以魏延的5000精兵加5000杂兵10天从汉中到长安,不论是在补给上还是在行军上都是不可行的。

第三,即便魏延能够如愿以偿地从汉中到达长安,那还要建立在夏侯楙是个饭桶的前提下。夏侯楙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是个饭桶,为了展示诸葛丞相的英明神武,第一次北伐时就出来送人头,被王平打成了白痴,最后兵败逃亡。

但在史实上对夏侯楙的记载只有说他是夏侯惇的儿子,是曹操的女婿,曹丕的好哥们,接替夏侯渊镇守长安,在长安养了很多酒吧女郎,不喜欢打打杀杀,善于做生意,可能是个开酒店的老板。

但是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他就被调回中央洛阳去了,根本没有和蜀国交手的机会,所以夏侯楙是不是饭桶,这不是魏延说了算的。

第四就是长安是百年古都,历经两汉,虽然中间遭到破坏,但是经过大力整修,也仍然是非常坚固的,而蜀国攻坚能力一般,如第二次北伐时,面对小小陈仓几千守军,诸葛亮上万大军打了20多天都没有拿下。而魏延的急行军都是轻装,无法携带重装攻城武器,更少的军队更差的装备,面对长安这样的巨城,拿下来可能性非常小。

第五,即便能够拿下长安,魏延能守住长安20天么?

17年前马超也曾经攻下长安,扼守潼关,而徐晃从背面绕过潼关直接进攻长安,曹操从正面进攻潼关,两面夹击把马超打的溃不成军。

而进攻长安的道路除了上述的两条外,还有一条是从襄阳通往长安的武关道。如果魏延占领长安,很可能面临着三个方向的进攻。

如果魏延真的占领长安,那么到时候曹真从洛阳进攻潼关,张郃从背面绕过潼关进攻长安,司马懿从荆州过来进攻长安,到时候三面夹击,真的可以让魏延重新做人了。

要知道当时陇右也是曹魏的地盘,郭淮还可以过来刷一下存在感,那么就会变成四面夹击,魏延浑身上下就全是痛快了。

而魏国基本上骑兵很多,行军速度是蜀军的三倍,短时间内诸葛亮也远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魏延的计划要成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走的快,二是拿的下长安或者夏侯楙是个饭桶,三是守得住,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一个比一个难,所以这个计划实际上并不可行。

更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和信任)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