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下拉通知栏无法下拉怎么修复(手机通知栏不能往下拉),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手机下拉通知栏无法下拉怎么修复(手机通知栏不能往下拉)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

1985年,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巴里·伯蒂格在经过一整天的996之后,拖着疲惫地身体回到家中。他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里温热的美式咖啡刚送到嘴边,就听到了妻子的抱怨:

“巴里,我必须要跟你说一件事”

作为一名老婆说东绝不往西的资深舔狗,疲惫了一天的巴里·伯蒂格还是耐着性子听完了妻子的全部抱怨。原来,作为一名房地产行业工作者,妻子每天需要花大量时间打电话与客户沟通。前不久,妻子正在风光旖旎的加勒比海岛度假,但是在那些基建落后的加勒比岛国,妻子无法与客户正常联络。

原本,妻子只是想对身为丈夫的巴里抱怨几句,但巴里身为工程师的洪荒之力却瞬间被妻子唤醒。他想试试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1983年,摩托罗拉团队的第一部商用手机Dyna TAC800X 问世,这部手机诞生后,摩托罗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可以挑战美国知名电信公司AT&T的通讯巨头。

但是,当时诞生的第一代移动手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哥大”使用的是1G——模拟蜂窝通信系统,这个系统基本解决了人移动过程中的短时通话问题,但是当遇到有遮挡或者气象条件不佳时,信号的传输就会受到干扰,导致通讯中断或是出现杂音。

身为工程师的巴里早早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在听到妻子的耳边风之后,巴里更是下定了决心。他立马联系了摩托罗拉在亚利桑那州的两名工程师商讨对策。

1987年,摩托罗拉正式出台旨在改善移动通话质量、提高覆盖率、节省基站维护成本的宏伟计划。

这个计划史无前例地使用太空中7条轨道,每条轨道上布置11颗卫星,组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就像化学元素铱(Ir)原子核外的77个电子围绕其运转一样,因此被称为铱星。后来经过计算证实,6条轨道就够了,于是,卫星总数减少到66颗。

这就是日后被称作“铱星计划”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铱星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卫星之间的接力来实现全球通信,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搬到了天上,铱星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受站,每部移动电话都可以与卫星联络,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都变得畅通无阻。

铱星计划的畅想可以说完美地解决了巴里妻子的苦恼。铱星卫星于1996年计划发射,拟租用美国德尔塔2型、俄罗斯质子K型、中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1997年,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两颗铱星卫星。

1998年11月1日,铱星计划开始正式商用。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过了不到半年,铱星计划的母公司摩托罗拉便宣布申请铱星的破产保护。原来,摩托罗拉刚开始酝酿铱星计划的年代,传统手机尚未普及,价格昂贵,通信质量极差。而到了90年代末,手机已经是全球畅销的时尚个人消费品,虽然价格依然昂贵,但是已经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而铱星计划的卫星电话,首先在技术上要接受卫星信号,导致电话体积巨大,且十分笨重。另外,铱星电话的价格也十分昂贵,相比于普通的手机没有什么价格优势。最后,铱星电话无法在室内和车里接通,人们只能在空旷的室外才能正常使用,这就导致它的实用性并不强。

铱星公司的一个销售总监在第一次看到这款产品时就对公司高层抱怨,“这么一个不实用的东西,你告诉我,要怎么卖。”

多重因素的结果使铱星计划的失败成了必然。据统计,摩托罗拉公司直接经济损失五十多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但与这些金钱的损失相比,不少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是导致摩托罗拉此后一蹶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点错了科技树,导致摩托罗拉错失了整个移动通信迭代发展的快车道。

在摩托罗拉一门心思研究铱星计划的年代,大洋彼岸的欧洲和日本也面临着1G移动通信系统更新换代的难题,但是它们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而恰恰是这样的选择,促成了包括诺基亚和爱立信在内的一众欧洲移动通信巨头的崛起,也宣告了由摩托罗拉引领的移动通信1G时代的闭幕。

比约恩时代: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

相信每一个80、90后用户的成长历程中都有一部诺基亚手机相伴,谈起诺基亚手机,不少人脑袋里浮现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扛造。

不少人曾经拿跟诺基亚同时代的国产手机诸如波导、夏新、天语等对比,除了外观和功能之外,强大的作功和用料也完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国产手机。关于诺基亚手机的扛造,在国外的手机爱好者论坛上有不少传闻说法。

一种比较新奇的说法是,诺基亚手机扛造,是因为芬兰的年轻人太无聊了。

芬兰是一个典型的北欧国家,人口稀少,一年里白昼时间短,国境常常为冰雪所覆盖,这导致人们的外出社交活动也比较少。但是无聊的芬兰人常常会想出一些奇怪的社交游戏来打发闲散的时光。

面对窗外茫茫的积雪,一些芬兰年轻人发明了“掷手机”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就是拿出自己的手机,比谁扔得远,扔得准。这个游戏在年轻的芬兰人中很流行。据说,诺基亚工厂的人发现后,在产品制造的环节加强了品控和材料工艺制造标准的要求。并把质量好作为市场推广时的一个卖点,向年轻人大肆强调。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营销卖点,但实际上做到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对于诺基亚这一曾经生产军火的企业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二战期间,芬兰国防军作战英勇,虽然作为纳粹德国的仆从被世人所唾弃。但是在整场战争中,芬兰国防军所表现出的优异军事素养是同为仆从国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无法赶得上的。

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芬兰部队优异的军火质量。芬兰由于是一个地处高纬严寒,并且自然资源短缺的北欧国家。因此,芬兰对于军品的质量和耐用性上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这一点与同为自然资源不丰富的日本相似。

据说,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在苏军与芬兰军队的一次战斗之后,拿起芬兰军队使用的“索米冲锋枪”试用完之后,斯大林对这把枪赞不绝口,立即要求苏联的国防军队设计一款类似“索米冲锋枪”的产品。

整个二战期间,虽然苏联军队很快使用上了“索米冲锋枪”的同款山寨产品,但是无论是可靠性还是准确率。苏联的山寨货还是比不上芬兰的原厂产品。而这把“索米冲锋枪”的生产厂家,据说就是大名鼎鼎的诺基亚。

对于诺基亚手机的优异质量,2014年的一则新闻报道更加有说服力。2014年,一名巴西军人在清缴巴西本地黑帮时遭到黑帮持枪袭击,歹徒的子弹打在这名军人的左胸上。但是由于这名军人将自己的一部诺基亚 Lumia 520手机放在胸前的口袋里。子弹弹头卡在了手机中,于是这名军人侥幸地捡回了一条命。

诺基亚作为一家典型的北欧公司,血液中与生俱来的工匠精神基因与同时代的瑞士、意大利、卢森堡等国的工匠作坊别无二致。它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靠着生产木浆厂和橡胶加工厂起家,而这两家工厂就是日后诺基亚公司的种子。

那时的诺基亚还跟芬兰国内大多数从事木材加工、造纸和矿产勘探的小工厂一样,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使用工业化设备的简单加工车间。虽然已经有了现代化工厂的技术设备,但是在组织和管理上跟封建时代并没太大的区别。

那个时候的诺基亚产业多元,橡胶加工、造纸、化工、石油,几乎什么产业都有涉及。而诺基亚真正走上现代移动通信产业轨道,一举成为世界通信巨头还要从诺基亚20世纪50年代的掌门人比约恩说起。

1956年,曾经带领诺基亚进军苏联市场的掌舵人维克曼年逾古稀,自1921年加入诺基亚以来,他已经为诺基亚效力了30多年。他在71岁是被芬兰总统授予了"工商元勋"的奖章,随后便开始了退休时光。

接替维克曼的是比约恩,这个人一上任,给周围所有人的印象就是两个字:苛刻。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肯定要烧的。这个职场道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像比约恩这样的大整顿是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据说,他会经常搞突然袭击,在周末开着车突然出现在诺基亚的工厂车间,揪着一个问题开始问值班的工人,如果答不上来。他就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地点打电话要求自己的下属给他一个解释。同时会在现场对其大声咆哮,吼声如雷。

他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他曾经对下属说,"每个人都必须从最基础的生产工作开始做起,我们现在的主管根本不懂生产。”

但另一方面,比约恩也知道苛刻的管理不是目的,真的的目的是打破之前诺基亚效率低下的工作氛围。但高要求必须匹配高回报,没有人会仅仅因为老板的龇牙咧嘴就会加倍工作的,大家付出的更多,收获的也必须更多。

于是,比约恩在诺基亚开始了一轮全员“加薪”,这下诺基亚士气大振,之前对比约恩的牢骚和抱怨也开始慢慢减少。

拿破仑曾经说,“我有时像狮子,有时像绵羊。我的全部成功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应当是后者。”企业管理也是如此,胡萝卜和大棒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胡萝卜加大棒,诺基亚之前的闲散和舒适状态被打破。逐渐走上了高标准、高质量、高生产效率的现代化企业之路。

这是日后不少人评价比约恩时经常提到的第一个功绩:诺基亚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奠基人之一。而他的第二个功绩,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诺基亚更加重要。

1958年9月,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的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在不超过4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大约集成了20多个元件。集成电路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基尔比在42年后的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基尔比在42年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在当时,集成电路并没有在行业里兴起什么波澜。不过,在遥远的芬兰,比约恩却注意到了这则并不大众的科技新闻,当时,他的头脑里渐渐产生一个结论:电子产业的潜力无限。

企业的本性是逐利的,但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摆脱单一的逐利,那他只能是一个商人,而无法被称之为一个企业家。诺基亚诞生之初的经营行为十分多元,这些业务仅仅是为了响应市场需求而赚钱。换言之,诺基亚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从来没有主动选择布局什么产业。

比约恩在预见到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之后,主动选择跨越初级的逐利行为,主动选择企业定位。而选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未来尽量提高企业可能达到的上限。

对一个企业而言,产业定位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有可能触摸到的高度。比约恩认为电子产业是“高精尖”的典型,未来是高端产业的代表。

所以,比约恩坚定地开始率领诺基亚布局电子产业。但在那个年代,电信产业与电子产业的界限并不清晰,这对于一个专们管人的CEO来说,看不出明显的区别。

于是,比约恩阴差阳错地将电信产业也放在诺基亚的战略布局里,但也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却成为诺基亚称霸移动通信领域的肇始。

1955年,也就是比约恩接掌芬兰电缆厂的前一年,全长2600公里的世界上第一条对流层散射通信线路在美国建成。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世纪60年代,电信业开始进入向民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当时诺基亚的业务方向是电子、电信两翼齐飞。比约恩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电信方向的脉冲编码调制(PCM)。当时,包括飞利浦和索尼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在这条战线上大力攻坚。

1969年,诺基亚一马当先,第一个在芬兰引进了符合国家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标准的脉冲编码调制传输设备,此后脉冲编码调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大容量干线传输、数字程控交换机以及用户话机领域。诺基亚在芬兰率先迈入了数字时代,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73年4月3日,马丁·库珀兴奋地拿着大哥大在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上拨通了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负责人的电话,他要向当时一起研究移动电话的竞争对手报告一则喜讯:

他发明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台移动电话。

但令他失望的是,无论在竞争对手那里还是他上司那里他都被泼了冷水。当时的美国通信业巨头AT&T甚至宣称,“即使到了1995年,手机用户超过90万人的可能性一点也没有。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优秀的人从来不会理睬平庸者的否定,但必须给予适当的反击。

面对AT&T公司的这番言论,库珀接受采访时说,“如果马可尼先于贝尔出生,我们今天使用的可能都是无线电话了,人是四处移动的,强迫人待在一个地方是不合乎本性的。”

尽管事物本性不可忽略,但是作为资本”守夜人“的当局还是用了整整10年才完成这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全新物种的审查。

这个由上千个零件组成的物种研发只用了6个月,但审查却用了整整10年。在这10年时间里,美国却在沉默中渐渐失去了移动电话领域的先机,这机会本在摩托罗拉手中。但欧洲国家和日本却开始悄悄在移动通信领域奋起直追。

在尝到了脉冲编码调制(PCM)的甜头之后,比约恩又继续率领诺基亚上马了一大批新的项目。1966年,诺基亚开始研发的车载电话系统发展迅速,在1978年实现了对芬兰国土的全部覆盖。20世纪70年代,诺基亚电子部开发的信息装置系统(MDS)应用于芬兰军队,这是一种数字化、便携式、基于文本编码加密的通信装置,至今仍然在芬兰军队中使用。

1977年,65岁的比约恩到达了他诺基亚生涯的黄昏。他为诺基亚效力了47年,跟他的前任一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芬兰总统授予了他“工商元勋”的奖章。而接替比约恩的则是后来被成为诺基亚史上最受欢迎的CEO——凯拉莫。

凯拉莫时代:一只八面玲珑的孔雀

凯拉莫生于1932年,他是木材加工专业的工程硕士。1967年,诺基亚公司聘用了凯拉莫,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作为比约恩的助手协助他进行决策,对于诺基亚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布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81年,瑞典、挪威、芬兰的电信部门正式确立了北欧移动电话服务网络标准(NMT)。北欧移动电话服务网络标准属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G技术。

1G技术是模拟蜂窝网络技术,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它的核心点在于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1G技术只能传输语音,而且有网络容量限制。同时受到传输带宽限制,1G技术不能实现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作区域性漫游。

北欧移动电话服务网络标准确定之后,北欧移动电话服务网络随之开通,频率为450MHZ。它是芬兰第一个全自动移动电话系统,也是全球首个国际蜂窝网络。移动电话服务网络的开通,呼唤着相应的移动电话的问世。

时间紧迫,诺基亚马上开始行动,1982年,诺基亚开发出了第一部移动电话——“移动元老(Mobira Senator)”移动元老适用于NMT—450制式。它外形方正,体型庞大,外观像一个老式收音机,重量将近10kg。

当时诺基亚的策略是将它定位为车载移动电话,供汽车通信使用。这样就避免了技术上的便携性弊端,同时加速了研发进程,达到了迅速面市的目的。

诺基亚公司巧妙的采取迂回战术,先研发一种车载移动电话,而不是迎难而上、单刀直入地直奔个人移动电话而去,这种迂回战术快速地占领了市场,从而帮助诺基亚接下来的研发赢得了时间,抢占了先机。

在1983年,摩托罗拉耗费1亿美元和10年等待的第一款可商用移动手机戴娜(Dyna TAC 8000X)诞生了。它重达0.5KG,除了打电话没有任何功能,而且通话质量并不稳定,经常需要扯着嗓门吼。

1984年,诺基亚的移动电话研发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它的可商用产品畅谈者(Mobira Talkman)诞生了。它是当时世界个最先进的手机产品,可以连续通话数小时,远比摩托罗拉的戴娜优越。

正当诺基亚在移动通信领域一路高歌之时,诺基亚内部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从1987年开始,诺基亚开始在国际领域疯狂并购西欧国家的公司,一时间,家用电器、计算机、BP机等业务都列为诺基亚的并购对象。

诺基亚的这股并购浪潮迎合了20世纪8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第四轮并购浪潮,四处出击,豪掷千金,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企业都是如此,疯狂并购优质资本。

但伴随着大量资金的抛出,诺基亚出现了高企的债务风险,随之一连串的并购项目又出现了与公司原有业务的整合风险,导致很多项目的整合并不理想,又进一步影响了项目自身的盈利收入。

危机在顷刻间爆发。但令人惊愕的是,1988年12月9日,凯拉莫在自己家中以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少媒体曝光出凯拉莫生前面对的巨大压力,他早已对诺基亚的局势失去了控制,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他的压力巨大。

凯拉莫无疑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和CEO,关于他的功绩,一位诺基亚员工曾这样评价,“凯拉莫时代是诺基亚最开明、最自由、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新的,没有任何陈规旧律,我们平等、热情、开放、包容,他是好的不能再好的管理者。”

凯拉莫被称为“孔雀型”管理者,他不像前任比约恩家长制的集中管理,采用高压和奖金的胡萝卜加大棒模式驱动员工工作。他倡导开放和平等,他所做的就是为诺基亚的每一个员工创造他们最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他的就放心地交给他们去做。

奥利拉时代:挽狂澜于既倒

1990年,在凯拉莫逝世两年之后,诺基亚集团仍然面对着沉重的债务危机。对于债务危机,集团上下的意见倒也一致,那就是卖。

一天,时任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的总裁约玛·奥利拉接到了诺基亚集团总部的通知,“你有6个月的时间来思考和建议,看看我们是不是卖掉你主管的移动电话业务,或者你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去经营它。”

奥利拉作为移动电话公司的总裁,无论是出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自身利益角度的考量,都必须将移动电话公司保留。于是他开始深入研究国际电信产业发展趋势,并将波士顿咨询公司1970年提出的波士顿矩阵作为研究工具,深入分析移动电话业务。

按照波士顿矩阵原理,它以市场成长率和市场份额作为衡量尺度,把业务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问题业务、现金牛业务、明星业务和瘦狗业务。问题业务就是市场成长率高,但市场份额低的业务;现金牛业务时市场成长率低,但市场份额较高的业务;明星业务时市场成长率和市场份额双高的业务;瘦狗业务是市场成长率和市场份额双低的业务。

但以这样的考察尺度来看,移动电话业务明显是瘦狗业务。自1988年以来,无论是市场成长率还是市场份额,诺基亚移动电话业务都显得较低。这也是集团总部下决心砍杀移动电话业务的原因。

但奥利拉明锐地发现从1988年以前来看,诺基亚移动电话业务明显属于明星业务。到了1988年后,由于诺基亚自身内部的定位不准和政策因素导致移动电话业务受到牵连,业绩一落千丈。

奥利拉在多年后得到了同比约恩一样的结论:电信领域发展前途无限。

奥利拉得出结论后马上向诺基亚高层陈述,高层对这样的结果表示满意。他们决定留下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这一决定影响颇为深远,它为日后世界上最有名的移动电话制造商的诞生填下注脚。

1990年,欧洲电信标准组织正式制定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第一个规范说明文本。

GSM是基于数字技术的蜂窝网络技术,它的核心要点在于数字技术和时分多址技术(TDMA)。由于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而非模拟式的,所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2G技术。

与1G技术相比,它的优点在于除了能够高质量地传输语音之外,以GSM为代表的2G技术还能传输文本短信。这就可以为用户提供在更高质量的语音服务和低费用的短信服务之间有了更多的选择。

1982年,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组织成立了移动专家小组(GSM)专门负责新标准的起草和制订,立志改变当时移动通信标准林立而互不相容的局面,实现全球使用同一个移动电话的网络标准,好让用户仅用一台移动电话就走遍天下。

1991年3月27日,时任芬兰总理哈利·霍克瑞亲自打通了全球第一个GSM电话。当时芬兰电影新公司还在运营1G网络,因此它诞生时还面临着比较大的市场压力。

为了推广GSM网络,当时提出的营销口号是:“为了让芬兰人多说不是罪”,芬兰人素以内敛不爱说话而出名。联合国曾公布过世界上最难学习的十大语言排名,榜单上芬兰语名列第6。但不少人戏谑地说,“芬兰语是世界上最容易学会的外语,因为它就是不说,什么也不说”。

1992年1月,年仅41岁的奥利拉升任诺基亚CEO,此时的诺基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990年以来,东欧政治危机加剧,芬兰与苏联的贸易降低了70%,苏联长期大规模的订单随着它国内不稳定的政治形势,大规模减少。而此时的芬兰正值财政金融政策紧缩,芬兰国内总需求急剧下降,不少企业倒闭,银行坏账死账大增。芬兰全国企业数量减少15%,真实GDP增速低至 -14%,失业率从3%升到20%,货币贬值严重,通货膨胀剧烈。

芬兰经济衰退和苏联解体带来的出口锐减严重打击了诺基亚。1991年第一季度,诺基亚电信设备部门对东欧的预计销售额是2300万欧元,但实际完成销售额只有38万欧元,完成率仅仅为1.7%。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摩托罗拉正在手机和BP机上同时发威,试图一举在无线通信行业一统天下。这给诺基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无路可退的诺基亚不得不孤注一掷,奥利拉对移动电话的研发进一步加大投资。

1992年11月10日,诺基亚如愿以偿地推出了全球首款批量生产的GSM制式手机。由于这款手机是在11月10日推出的,所以它的型号被定为“诺基亚1011”。

它通体黑色,机体尺寸为195*60*45mm,体重只有0.475kg。它配有一个仅能显示两行字的单色液晶显示屏,顶端有一根可展开的天线。“诺基亚1011”装有镍铬充电电池,可以支持连续待机12小时,连续通话90分钟。它可以储存90个电话号码。当时售价约合1278欧元,由于是GSM技术,所以它还能传送短信。

诺基亚1011推出不到1个月,1992年的12月3日,22岁的加拿大测试工程师尼尔·帕普沃思通过电脑向他在英国的朋友理查德·贾维斯的手机发送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只有简单的14个英语字符——圣诞快乐(MerryChristmas)。

这条短信被不少人追认为世界上第一条短信。

1985年,担任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非语音服务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希尔布拉德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非主流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开发一种能传输文字信息的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当时的移动通信业界正全力公关语音服务,而且用户也似乎对文本信息服务没有什么需求,所以开发传输文字信息的移动通信技术无疑是“非主流”。

这种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廉价,希尔布拉德和他的几十位同事不断寻找廉价的执行方案。终于,他们发现,大多数的时间内,运营网络总有部分控制链路处于闲置状态。如果把这些闲置的控制链路利用起来,用以传输文本信息,所以,文本信息的传输实际上是在利用免费流量。

希尔布拉德开发出短信功能后,运营商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们按照原先的设想,将短信应用于通知语音邮件的收件人。

商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它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没人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一旦它冉冉升起,人人都踮脚去接近它,但很少有人再够得着。商机存在一个盲点定律,它只存在于盲点之中。一旦盲点被发现,跟进者就会争先恐后地进入,从而把商机中蕴含的利润空间瓜分殆尽。所以商机要从人们的盲点中寻找。

诺基亚迅速注意到这一动向,它加大了研发投入,在手机的短信输入和读取功能方面作了人体工程学上的改进和提升。1994年10月,诺基亚正式推出了“诺基亚2110”,它的单色液晶显示屏得到升级,可以显示好几行字。它特别强调了“诺基亚2110“的短信功能。

当年,诺基亚2110的销量达到了2000万部,不仅占领了芬兰国内市场,而且如潮水般登上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挤进了保守的欧洲主要大国市场。

1994年,诺基亚开始发力中国市场,它向北京电信提供了GSM系统网络和手机。就在北京的GSM网络开建时,为了展示中国电信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1994年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在双方的策划下,时任中国邮电部长的吴基传先生在展览会上用“诺基亚2110”和奥利拉通了电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GSM通话,它开启了中国的数字移动通信网络时代。诺基亚2110当场俘获了大批中国人的心。诺基亚品牌在中国受到了很大的热捧,让诺基亚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刺激了它在中国市场加大投入兴趣。中国官方也看到了市场的方向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了对诺基亚的重视程度,加大改革了电信体制、发展电信事业、壮大电信市场的力度。

奥利拉意识到一股新的商势正在兴起,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诺基亚有必要实现在中国市场的生产本地化。一方面生产本地化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正处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高峰,诺基亚集团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可以雇佣到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充分分享中国的“人口红利”。

1994年,诺基亚与上海金陵有限公司、香港德莫方贸易有限公司一起合资成立了上海金央电子有限公司。同年,诺基亚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星制造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诺基亚航星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这是诺基亚最早在中国设立的合资企业,也是诺基亚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随着诺基亚在中国事业的不断发展,奥利拉逐渐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有了新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诺基亚在1996年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诺基亚8110(Nokia 8110)手机,它小巧玲珑,是当时市场上最轻便的手机之一。

设计这款手机时,诺基亚认真调研了中国市场。当时中国市场的特征是只有先富起来的少部分人才能支付得起并不低的手机价格,才能真正形成市场需求。先富者对价格并不敏感,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高端和面子。因此,诺基亚8110一改往日那种芬兰式的质朴,完全呈现了中国特色,重点在机型、机身上突出“贵族”气息。

它独特的滑盖设计,成为全球第一款滑盖手机。如果有来电可以下拉滑盖自动接通,那种感觉令人心旷神怡。下拉滑盖有两个作用,一是在用户通话时,增加手机的长度,以适应嘴和耳朵之间的距离。其次,用户把它放在口袋里,滑盖可以防止误拨。

它是诺基亚推出的第一款高端商务手机,售价将近1000欧元。在3年之后,由于它超前的外形设计以及主打高端的定位,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使用它作为道具,片中基努·里维斯掏出手机的动作,成为不少人模仿的标准掏机动作。这又促进了诺基亚手机的销量大增。

也就是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的移动手机连续15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第一名。2003年,诺基亚1100在全球已累计销售2亿台。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当时三星和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20.6%、8.6%。

.闲言碎语.

从诺基亚登上全球移动通信制造商宝座的1996年开始回溯。比约恩执掌诺基亚的21年间,他完善了诺基亚人才管理和组织制度搭建的基础工作,他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以及标准化的品控体系为日后诺基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独具超前的战略眼光将诺基亚领进了电信事业的大门,他在任时诺基亚虽然没有直接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但他的战略思想却深深影响了诺基亚的下一任管理者凯拉莫。

很多人评价凯拉莫是一个毁誉参半的管理者,他在任时诺基亚最具创新活力,几千名优秀的工程师可以自由地在技术创新的海洋里遨游。

他的管理方式一改前任的苛刻和不近人情,点燃了科研人员创新的火苗,在他短暂执掌诺基亚的8年间,诺基亚开始在通信领域进入快车道,他开发了“移动元老”,上市了“诺基亚畅谈者”等通信产品。他在任时移动通信业务真正开始成为诺基亚集团的战略业务。

奥利拉是三人中最负盛名的诺基亚CEO,他也是诺基亚“扶大厦之将倾”的卓越领袖。他与比约恩一样,将移动通信业务视作光明的未来,并在与摩托罗拉的大战中成功点对科技树。

他是富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1994年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市场的广大商机,带领诺基亚一个猛子扎入中国市场,在赌对了中国高速发展国运的同时,也造就了诺基亚成为国人一代神机的佳话。

诺基亚王朝的建立与清朝“康雍乾盛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父子孙三代的苦心经营,终于成就了封建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而比约恩、凯拉莫和奥利拉,是诺基亚成为2G时代王者路途上的奠基人。比约恩开拓,凯拉莫过渡,最后由奥利拉步入王座,半个世纪的积累和传承最终成就了巨头的崛起。

但也如康雍乾盛世的陨落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诺基亚就是2G时代的摩托罗拉,3G时代它就被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剿灭。

但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4G时代即将落幕,5G时代马上开启。

在5G时代里,谁又能成为3G时代的苹果,一统江湖呢?

更多手机下拉通知栏无法下拉怎么修复(手机通知栏不能往下拉)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