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于超个人简介,林于超个人资料出生年月日,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林于超个人简介,林于超个人资料出生年月日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个人简介

  主要学术成就:

  二、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分子工程领域的研究,尤其在新材料制备、纳米材料、催化活性测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其中包括:首次提出了可控制多功能纳米结构中“水-电荷转移”性质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开发了“水-电-热”耦合的双分子体系;利用新材料中“活性纳米结构”作为分子功能体系;基于此,提出了具有“纳米-电子-电荷转移”性质的分子机制并构建了相关新体系。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独特电荷转移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利用此方法实现了具有独特电荷转移性能的纳米功能材料;利用其高电子迁移性开发了具有新型结构和应用价值的结构材料以及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环境修复材料等。

  三、学术成就

  1、国际上第一次在不破坏分子间键结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自由基形成的种类、速率和相态,获得了不对称官能团所具有的新型非线性晶体材料,发现了高能态上两种官能团不对称形成导致非线性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异常。2、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能激发电子-空穴复合催化反应的概念和机理,发现了非线性体系在催化反应中所具有的电化学、荧光和催化等效应;揭示了非线性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催化反应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了利用光的散射特性制备新品种材料的方法,阐明了纳米材料中光热和催化反应机理;提出了新合成方法能诱导纳米材料表面自发生成二维杂化团结构并形成一系列自组装超分子界面(Seq-heterochemistry)和纳米材料间的互穿网络(Metabolic syntheticnano-sensing type)等合成新概念,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新策略和新反应。3、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10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0年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等省部级奖励3项。

  四、主要学术贡献

  林于超领导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纳米功能材料,为纳米功能材料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林于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机聚合物纳米结构设计方法,首次利用分子间作用力调控材料的尺寸,首次发现了多层微纳米材料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并且通过对界面能量交换行为的调控,实现了纳米结构尺寸的精确控制;首次将无机化学试剂引入到聚合物纳米材料合成中,制备出高质量的新型纳米结构塑料;首次在原位合成出具有超高质量结晶度和均匀分布纳米结构的新型聚乳酸材料;首次将高分子化合物与天然产物高效复合得到合成塑料和聚合物薄膜等。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相关材料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一项已获国家授权)以及中国发明专利8项(其中一项已获国家授权),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林于超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科学促进会 EMBERS/JOE& COD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及合著2部;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及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4项;被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第四届全国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受奖单位及荣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五、主要荣誉

  林于超教授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他取得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为我国生物医药、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 SCI论文,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和节能环保产业学术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成果丰硕的代表性专家。他于200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9年被厦门大学授予“学术标兵”称号。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精细化工研究所授予“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科学家”称号。2009年5月荣获“中国科学院百名杰出科技人才”称号。

更多林于超个人简介,林于超个人资料出生年月日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