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启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谁写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启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谁写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故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意思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句话的意思3、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含义是什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意思

意思: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节选: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翻译: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文本解读

在孔子的眼中,只有努力学习求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是人生之中更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让他冲淡对吃饭睡觉这等事情的兴趣,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产生忧愁,甚至连自己的年岁都可以忽略。可以说,孔子的一生都很充实,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

孔子在此前曾多次提到自己是个好学的人,而且,他所掌握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比较深奥的学问,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东西,若是没有经过发奋的学习,是很难熟练掌握的。孔子的好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为了证“道”,他曾不远千里跑去洛阳求教于老子。偶然在齐听到《韶》乐,就深深地沉浸到其美妙之中,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对此,他都是一种自觉的投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乐趣,充实了心灵。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这是出自『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iknow-pic.cdn.bcebos.com/1ad5ad6eddc451daa7b59c81bbfd5266d016321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3ac9-faea-ccda-8e70 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1ad5ad6eddc451daa7b59c81bbfd5266d016321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含义是什么?

虽然网上很多人把“发愤忘食”解释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但我不这么理解。

子路离开孔子的时候,孔子已经年事已高,六十多的老头了,解释为他发愤读书,忘了吃饭,这就离谱了。再说,孔子在世的时候,百家争鸣都还没到,在他之前传下来的书就没几本,例如《易经》之类的,哪有那么多书给他老人家“发愤忘食”。

结合整部《论语》来看,孔子是个相当感性的人,仁者爱人本身就是人的一种感性。结合这句后面的“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来看,这里“发愤忘食”的“愤”应该对应“乐”,是生气的意思。

所以,这整句话合情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孔子这个人,生起气来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如此而已。

OK,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启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谁写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