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如今,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奶牛产业逐渐在畜牧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其产值比重的逐渐增多,奶牛饲养问题也愈加得到重视。本文为大家介绍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一、乳房炎

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病,20%~60%的产奶牛都发生过乳房炎。乳房发炎后,泌乳减少,乳汁变质,炎症终可破坏乳腺组织,使其部分或全部乳房丧失泌乳功能。乳房外伤、挤奶方法不当、挤奶不净或挤奶延迟等,加上环境不洁,不注意乳房卫生,给微生物感染提供机会,都可促使该病的发生,80%~90%的病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所引起,饲喂高蛋白的牛群易发。随炎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和纤维素性炎,乳房热痛,泌乳减少,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延误治疗则转为慢性化脓性炎,多数会造成乳房硬结、萎缩,一区或多区失去泌乳功能,有的可因乳房炎引起乳房狭窄或闭锁,个别还会继发乳房坏疽或使患牛死亡。

治疗:1.初期处在热痛阶段可进行冷敷。后期可进行2~3次热敷。2.乳房内冲洗对各类乳房炎的治疗均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冲洗前应先消毒乳头并将乳房内积乳尽量挤干净,每个乳头先用1%~2%小苏打水冲洗后再注入抗菌药。3.对化脓性乳房炎,脓肿位于皮下浅层的应尽早切开排脓,若在深层则用注射器抽出脓汁,然后注入抗菌药。

预防:保持圈舍及乳房卫生,正确挤乳,加强饲养管理。

二、酮血症

该病又称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酮体(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蓄积于血液和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缺乏运动的、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高产舍饲奶牛。由于糖以及脂肪代谢障碍,使大量酮体蓄积于体内。同时血糖降低,血脂升高,遂导致一系列病症。多发生在4~9岁间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常于分娩1周后发病。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体况下降、产奶量减少;神经症状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后期多见营养衰竭、消瘦,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有时呈半昏睡状态。病牛呼出的气体及乳、尿中均含有酮类气味(似氯仿的芳香味)。

治疗:1.必须尽快增加血糖水平。为达此目的,静注25%~50%葡萄糖500~1000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也可选丙酸钠、丙二醇或甘油口服。2.静注3%~5%碳酸氢钠注射液300~500毫升或11.2%乳酸钠注射液250~500毫升,以缓解酸中毒。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满足各种生产状态下的能量需要,合理搭配饲料,多喂富含糖类饲料及优质青(干)草和多汁饲料。牛群应有适当运动和日光照射。

三、前胃弛缓

该病是由于前胃收缩力和兴奋性降低,致使前胃内容物排出延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突然改变、饲料配合调制不当、饲料品质不良和饮水不洁所引起。病牛食欲、反刍及嗳气减少或停止,产奶量下降,精神沉郁,瘤胃蠕动减弱,嗳气恶臭。直肠检查或触压瘤胃,手感胀满但不坚实;体温、脉搏一般正常。少数急性病例在停食2~4天后可不治自愈,但大多数病例若不及时治疗则会转为慢性,病牛进行性消瘦,泌乳停止,体况恶化、衰竭、卧地不起而死亡。

治疗:1.禁食1~2天,配合瘤胃按摩,促进瘤胃功能恢复。2.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兴奋瘤胃蠕动(瘤胃兴奋药),防止异常发酵(制酵药),排除病原性内容物(泻下剂),促进食欲及反刍恢复。3.瘤胃灌洗法对该病具有重要作用。

四、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是奶牛的一种急性病,其特征是消化不良,瘤胃中食团积滞、酵解。豆谷类精饲料所致的积食,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害,发生脱水和酸中毒、运动失调、虚脱等。过量采食富于淀粉类及块根类饲料后,被瘤胃内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如牛链球菌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抑制甚至杀死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纤毛虫及利用乳酸盐的微生物,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瘤胃中乳酸被吸收后导致机体酸中毒,乳酸对瘤胃粘膜的刺激可导致化学性瘤胃炎。急性病例在采食后12小时内发病,初症状是精神兴奋,因腹痛而用后腿踢腹。其后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呼吸急迫,常有呻吟,食欲完全停止,饮水减少,严重病例步态蹒跚,行走不稳,视力不清,不避阻碍。病程延至48小时以上时,病牛常卧地不起呈产后瘫痪姿势,对各种反应迟钝,呈昏睡状态,多数有严重脱水及酸中毒症状,若不予治疗可在72小时内死亡。

治疗:可采用治疗瘤胃弛缓的方法,禁食泻下,灌洗排除瘤胃内容物配合使用瘤胃兴奋药。增高血液碱储,减少自体酸中毒。

五、生产瘫痪

生产瘫痪又叫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疾病。此病主要发生于产后三日内的高产奶牛,多发生在3~6胎。饲料中钙、磷供应及肠道吸收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加上胎儿生长及乳汁分泌消耗大量的钙,使血钙浓度急剧下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病初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产奶量下降,精神沉郁,表现轻度不安;也有在出现不安后即呈现惊慌、哞叫、狂暴,目光凝视等。初期症状出现数小时后患牛即瘫痪在地,不久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病牛躺卧姿势特殊,即四肢屈于体下,头向后弯于胸部一侧或头颈部呈“S”状弯曲,体温降低是此病又一特征。对此病若不及时治疗很少能够恢复,大多在12~24小时内病情恶化,终因呼吸衰竭而死。

治疗:1.尽快使血钙恢复到正常水平。常用20%~25%硼酸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含4%硼酸)500毫升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或用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或5%氯化钙50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2.使用乳房送风器向乳房内打气。使乳房内压力增高,减少泌乳以减少体内钙的消耗。

建议在产前2周开始饲喂低钙高磷饲料以刺激甲状旁腺的机能,促进甲状旁腺的分泌,从而提高吸收和动用骨钙的能力。饲喂维生素D,产后及时增加日粮中钙、磷含量,可减少发病。

六、子宫炎

子宫炎是由于牛在分娩时或产后期护理不当(如助产不当),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以及配种时的感染,引起子宫粘膜发炎。脓性卡他性内膜炎是粘膜表层的炎症。子宫内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伪膜性子宫炎是由于粘膜深层也受到损害,子宫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可使子宫肌层坏死。病牛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沉郁。慢性化脓性子宫炎都是由急性转变而来,临床上一般无外观症状,但患牛发情不规则,有的虽有发情和排卵,但屡配不孕,即使受孕,常在怀孕早期流产,对牛群繁殖影响很大。

治疗:制止感染扩散,清除子宫腔内的脓性分泌物,提高子宫紧张度及子宫的自净能力。先用药液冲洗,然后按摩(通过直肠),尽量排净宫腔内冲洗液,再注入抗菌剂及子宫收缩药。

预防:该病在于搞好环境卫生,及时而合理治疗原发性疾病。

七、腐蹄病

腐蹄病是奶牛常发的蹄病。饲养管理不当,牛运动不足,是其诱因。主要由于牛床及运动场铺设不平,蹄底过度磨损,异物刺伤而被坏死杆菌和化脓菌感染,加之蹄部经常浸泡于粪尿污水之中,促使该病发生。患蹄肿大发热,趾间皮肤充血肿胀,创口感染溃烂,并有恶臭的炎症分泌物排出,继而蔓延至蹄冠、蹄后部,亦可侵害腱、韧带、关节,形成化脓性炎症。有时蹄底溃烂,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其中充满污灰色或黑褐色坏死组织及恶臭的脓液。此病多发于两后蹄,若仅一蹄患病,牛常将患蹄提起,以健蹄跳跃行走,影响采食,奶量下降。若两后蹄患病,牛则喜卧而不愿行动,不愿站立。

治疗:遇有跛行及蹄部异常时应立即检查蹄部,尤其要洗净检查蹄底蹄叉,轻度腐蹄病于浅层时,用3%~5%高锰酸钾羊毛脂软膏涂敷;蹄部肿胀、跛行明显时,应用1%高锰酸钾液温脚浴疗法;若蹄底已烂出空洞并有脓液及坏死组织时,可用消毒液洗净蹄部,用剪刀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再用5%浓碘酊消毒,撒上抗菌药,外用福尔马林松馏油棉塞塞上,包扎上绑带。后再用防水塑料布包住蹄部,2~3天换药一次。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厩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和干燥。

八、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虫的寄生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虫体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其形状有环形、椭圆形、梨形和变形虫形等。梨形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两个虫体常将其成锐角相连,潜伏期为8~15天,有时更长些。首先表现为体温升至40~41.5℃,可持续一周或更长。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贫血明显,可有75%红细胞被破坏,通常有血红蛋白尿出现。在病初,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10%~15%,轻微病例则只有2%~3%,有的很难找到,死亡率可达50%~90%。凡有从外地引进牛的牛场均应密切关注此病,一旦出现体温升高并能在血片中查出虫体即按此病治疗。

治疗:对此病已有治疗药如贝尼尔、拜尔205、黄色素等,只要及时、正确应用,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九、结核病与布鲁氏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病原菌在肺部组织中寄生形成结节,随后变为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患牛渐进性消瘦、衰弱,除肺部外,还有乳房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等。结核杆菌按其致病性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但各型之间可相互感染,人可通过空气及食用被污染的牛奶或其它食物而被感染。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对布鲁氏菌为敏感,患病的临床特征是流产或早产,故又叫传染性流产,并常引起子宫炎;公牛感染后发生睾丸炎,造成无精子症而影响生殖能力。人感染布鲁氏菌后出现弛张热,身体困倦、乏力,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病情非常顽固,很难。

因为奶牛是结核病和布鲁氏病的易感动物,而且很容易通过奶牛传给人,所以在奶牛中加强结核病和布鲁氏病(俗称“两病”)的防治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使奶牛少生病

(1)加强管理,科学饲养,根据奶牛不同生理特点和生长生产阶段要求,按照常用饲料营养成分和饲养标准,配制饲粮,精青粗合理搭配。牛的喂养要定时定量并根据季节变化,调节喂水量,要保证奶牛运动场地的水槽经常注满水。

(2)降低热应激,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动物,适宜温度为0℃――21℃,适温度6℃――8℃,而夏季气温往往高达30℃,甚至更高,对奶牛采食量、产奶、繁殖等性能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降低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是夏季饲养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3)产后监控:母牛产后监控是平常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从分娩开始至产后60天之内,通过观察、检测(查)、化验等方法,对产后母牛实施以生殖器为重点,以产科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监控,及时处理和治疗母牛生殖系统疾病或繁殖障碍,对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个体尽早进行子宫净化治疗,促进产后母牛生殖机能尽快恢复。

(4)提高繁殖技术水平,强化无菌消毒观念。

(5)做好产后子宫卵巢保健。

(6)喂养牛的饲料要搭配多样。主要饲料是青草和干草,使用精料或者其它一些添加剂为辅助。奶牛在产奶期间,养殖户需要选用多种饲料,比如,稻草、玉米秸秆、豆饼、酒糟、瓜果皮等。

(7)保证每天运动量。工作人员每天要让奶牛每天保持2小时以上的驱赶运动。并注意牛舍内的温度,减少牛疾病的发生。

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只有减少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生,才能提高奶牛产奶量,提高繁殖率,才能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母羊各个时期催乳的技法

更多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