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量不及长江的原因(长江水能资源比黄河丰富的原因),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黄河水量不及长江的原因(长江水能资源比黄河丰富的原因)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因为它是生物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基本要求。地球上不缺水。地球表面70%以上被水覆盖,这使得地球从远处看是一个蓝色的“水球”。

然而,尽管如此,这对人类来说并不乐观,因为地球上可供人们消费和利用的淡水资源极其匮乏,仅占3%左右。

我们常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是由陆地上的湖泊、河流、积雪或冰川组成的,包括地下水。与海洋中的盐水不同,这些淡水资源是陆地生物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

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在这少得可怜的3%的淡水资源中,其中约87%储存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层中,人类难以利用。全世界约有80个国家面临淡水资源危机,超过10亿人无法获得维持生命所需的底线用水。

因此,为了最有效地利用极其有限的河流、湖泊和部分地下水,各国都会出台一些水资源利用的政策法规,建设一些水利设施,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用水需求。

中国有长江和黄河,它们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这些河流最终分别流入东海和渤海,成为浩瀚海洋的一部分。

长江和黄河流域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如此珍贵,为什么还要让它们每年白白流入大海?虽然中国已经在长江流域修建了三峡大坝,但它仍然没有完全拦截长江,利用所有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为什么不在黄河上筑坝以充分利用它呢?

中国的淡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

人们有这样的疑虑并不奇怪,因为中国的淡水资源现状确实不容乐观。虽然淡水总量相当大,达到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的淡水消费量仍然很高,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大的国家。

此外,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这里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37%,但淡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1%。

中国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相比。河南、江苏、宁夏、河北、山东、山西等省都是人均水资源不足500立方米的地区,极度缺水。

更糟糕的是,中国的水资源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据新华社调查,我国前几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比发达国家低20%左右。家庭用水是水资源的一大浪费,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超过15%。

虽然水资源再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损失,但也超过了正常的损失范围。如此高的水资源消耗是任何数量都无法抵御的。

水资源的浪费最后,我国陆地面积辽阔,经纬度跨度大,地形崎岖复杂,进一步增加了地表水资源的利用难度。受气候影响,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汛期,达到全年降雨量的60% ~ 80%。暴雨导致部分地区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我国部分干旱地区缺水日益严重。

拦截长江黄河?理论上可行

既然中国淡水资源如此匮乏,为什么不充分利用眼前的“理想水源”呢?拦截长江、黄河,在河水中筑坝筑堤,把宝贵的淡水资源“圈”起来,不让它们流入大海。它不能有效地allev吗

理论上,这个想法是可行的。我们先来看看长江的情况。长江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全长6387公里,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径流量仅次于长江,居世界第三。总的来说,看起来印象相当深刻。

让我们看看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年均径流量约580亿立方米,河流总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虽然整体数据比不上长江,但也是一个能撑起一方水土的庞大水系。

黄河也被称为“天下第一河”。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每年带走16亿吨泥沙,也使黄河的水看起来浑浊发黄,故称“黄河”。

为了控制黄河泥沙,使其符合淡水利用标准,我国在黄河流域修建了一些水库和水电站来调节水流和泥沙。

同时,要在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绿化黄河,减少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从而降低黄河的含沙量。

在黄河流经的地区,修建了龙羊峡、三门峡、刘家峡等一大批水库,其总库容完全可以容纳黄河下游的总径流。

此外,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等中型水利工程也可蓄黄河水。理论上黄河每年都可以堵。

为什么现实中夏青水电站不能“圈”水资源?

既然理论上可以截流长江水和黄河水,为什么最后没有做到?因为实际情况与理论不同,需要考虑很多变量和潜在因素。

首先,地球表面有水循环系统,陆地上的淡水在流入海洋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蒸发。海水流入海洋后,会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凝结在空中的云层中,通过降雨再次输送到陆地,从而使地表水资源保持循环平衡的状态。

如果对大河进行截流,阻止其最终流入大海,无异于破坏地表水的循环系统,影响长江、黄河的水量动态平衡,水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

地球水资源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华东地区地处季风区,也是长江等流出河流的主要分布区。受降水影响,河流流量和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因此,长江的径流量在不同的月份有很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利用长江来弥补淡水资源的不足是不稳定的,也是难以控制的。

目前,中国已经在长江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如果想把长江的径流全部“圈”起来储存,需要一个比现有三峡水库大24倍的超级水利设施。

三峡工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光是三峡大坝就已经花了2000多亿,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物力、财力、人力去建设这些水利设施。此外,大坝并不总是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洪水调节会导致流量不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自然灾害。

从技术上来说,长江的巨量水也很难储存。长江最后一个水利工程是葛洲坝。其所在的宜昌站年平均径流量只有4378亿立方米,与长江9600亿立方米相比,实在是难以承受。

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峡大坝的建立和三峡工程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葛洲坝水利工程中的黄河。拦截年径流量只有长江1/20左右的黄河就容易多了,但黄河巨大的含沙量仍然是个棘手的问题。虽然黄河中游的水质已经清澈很多,但总体来说,黄河仍然是一条含沙量极高的河流,会大大增加水库消化的难度。

因为原本占据大头的十几亿吨沙子流入渤海,被截流后,泥沙只能通过人工湖“消化”,这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消耗,也需要一支技术含量高的工程师队伍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

强行截流高含沙黄河的危害。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如果长江、黄河等大河被截流,无法流入海洋,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特别是在长江,现有的天然蓄水渠道、三峡水库等设施无法完全容纳长江的径流。每年雨季,长江都会进入丰水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洪峰。这些被拦截的河流,无法完全遏制,会倒灌造成洪水,对当地居民造成很大影响。

首先鄱阳湖和江汉平原会很快被水灌满,变成湖泊,然后很可能四川盆地也会被淹没。最终整个长江中下游基本都是汪洋中的沼泽和湿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江汉平原必须大力兴修水利,但盲目筑坝,强行截流,显然是破坏生态,违背自然规律的。

大坝曾被视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标志和成果。然而,在调节水量的同时,大坝更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大坝的建立将导致下游河流的流入量减少,鱼类将面临食物和养分短缺、水质下降和栖息地减少的威胁。

对于一些洄游鱼类来说,大坝无疑是“无法跨越的高墙”。它们不能回到上游产卵,繁殖受到限制。三峡大坝的建立影响了中华鲟的洄游活动,使这一物种在野外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中华鲟不仅起到供水和灌溉的作用,而且长江是中国能源和航运的大动脉,不能轻易截流。建坝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不能从根源上改善我国淡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还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使局面失控,因此不可行。

南水北调工程

既然不可能把长江黄河这一望无际的水“圈”起来,我们国家也没有浪费这些宝贵的淡水资源,而是从实际出发,让这些水去更需要的地方。

中国缺水严重的城市大多集中在北方。于是,让南方丰富的水资源供养北方,诞生了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在长江上、中、下游规划了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了南北配置的水资源利用格局。众信。com 2019年报道,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通以来,五年间已调水30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北方部分干旱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标签

长江和黄河是大自然赐予这片土地的丰厚礼物。人们自然会尽最大努力利用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造福自己和子孙后代。然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仔细思考,而不是仅仅破坏生态环境。

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地球本身的错。如何在不损害河流、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解决淡水短缺问题,是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更多黄河水量不及长江的原因(长江水能资源比黄河丰富的原因)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