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是谁射的(故宫隆宗门的牌匾),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是谁射的(故宫隆宗门的牌匾)。

网友提问:

插在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为何嘉庆帝不许拔?

优质回答: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由圆明园行宫返回京城,照例在神武门换乘御轿进入内宫。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手持短刃突然迎面向他扑来,嘉庆慌忙夺路,跑进顺贞门,直奔养心殿。

御前侍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一时间竟都手足无措。幸有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反应迅速,他猛冲上去拦挡搏斗,官服袍袖都被刺破了。

有绵恩对凶手搏斗,固伦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扎克塔尔几人这才跟着扑上去奋力擒拿凶手,最终,中年男子因寡不敌众,体力不支被擒住。

是谁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冒天下之大不韪,直奔紫禁城来刺杀当今皇上呢?

在养心殿避祸的嘉庆皇帝,惊魂未定,旨令军机大臣和刑部严加审讯。

在严刑审问下,行凶刺客起先招供说,他叫陈德,四十七岁,汉军镶黄旗人,属契买家奴,在大户人家当差。两年前,其妻病故,留下八十多岁瘫痪在床的岳母和一对未成年的儿子,更糟的是,那大户人家见他拖累颇多,不讲人情,又将他辞退了。

生活无路后,陈德认为草民活不下去,是皇帝无仁德,于是滋生刺杀之念。

此前,陈德曾在宫中内务府服役过三年,二月二十日这一天他看见有人在街上垫道,判定皇帝一定会从这里经过,于是连忙回到家中,将一把短刃藏进怀中,带着大儿子陈禄儿潜伏在神武门外,再后来,就有了上述的刺杀一幕。

军机大臣认为这种说法太“出乎常理”,于是又对陈德严刑逼供。

在一轮又一轮的酷刑折磨下,陈德最后又供出了这样一件事——嘉庆二年,他曾在正阳门内求得五支上上签,回家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朋友领到了一个有许多房屋的地方,这时他脱口而出,此为东宫。

嘉庆三年,他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座无水桥下躺着,后来忽被人拉到桥上,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座知府大堂,低头看自己却是身着蟒袍。

陈德说,事后他才知道这是绝好大梦,东宫是守阙之意,知府大堂是黄堂,在桥下睡是虬龙,蟒袍是黄龙袍。

被这一梦兆谶语蛊惑,他便做了这天下无人敢为之事。

前一种说法是仇恨,后一种说法是疯癫,并有民间宗教色彩。

但军机大臣为了早早了事,没有再审下去,最终陈德被千刀万剐,他的两个未成年儿子也被斩草除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嘉庆九年,又有僧人了友从神武门混入宫中,这一次宫中护军发现及时,将闯宫僧人拿获了。

被拿获后,这僧人的说法颇为诡异,他闯宫没有恶意,只为面圣。

这一次嘉庆没有杀人,只勒令僧人还俗,依擅入神武门杖责六十,流放一年,枷号两个月示众,此外当晚神武门值班护军遭到革职,枷号处罚。

谁知道,这事过去后,嘉庆十年,直隶省正定府刘士兴又摸到神武门下,上演了一出硬闯禁宫,被乱棍打死的闹剧。

三年之内,神武门三次出现险情事故,嘉庆若是明察秋毫、内外智明之主,他理应有所警醒、反思,进而革新朝政,但嘉庆却是麻木无为,草草了事。

于是乎,嘉庆十八年,紫禁城又出事了,而且是自汉唐宋明以来未有的大事。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嘉庆从承德避暑山庄返回京城,行至中途,宫中忽然有人来报,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教徒两百余人,竟然从东华门、西华门两路攻进了紫禁城。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九月十五日清晨,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教徒假扮成小商贩,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下,突然从东华门、西华门两路向紫禁城发起了攻击。

进入东华门的一支由陈爽带领,太监刘得财作内应,当他们进入城门时被守卫看出破绽,守卫急忙扑过去捕拿,并立即关上了城门,但已经闯进去的十几个人却是一路向里猛冲,守卫一路追到苍震门才最终扑灭这一伙作乱教民。

以林清为首,进入西华门的那一支就凶了。

他们由太监杨进忠等作内应,全部顺利进入城门,而西华门值班护军因为疏懈畏险,竟然全部被关在了宫门之外。

随后,这一支作乱教民深入宫中,到处滋扰,并且很快闯到了隆宗门,并在那里同守门护军展开了激烈交战。

时至今日,依旧留在故宫隆宗门上的箭头,就是那时候射上去的,可见当时交战的激烈程度。

隆宗门交战之时,有三名作乱教民手执教旗,翻上宫墙,欲杀进养心门(可见隆宗门的位置何等重要,再进一步就是内宫了),这时,嘉庆皇次子绵宁(后来的道光皇帝)正在上书房读书,听到异动,他随即亲持鸟枪,甚是神勇地连毙两人,贝勒绵志继击一枪,将墙头上的第三人击伤,坠墙而逃。

大内由此平定,否则不堪设想。

正因为如此,事后绵宁受赏首功,由此也可看出,当时的大清朝廷,虽已显出坏败之相,但气数未尽。

之后,作乱教民与调集而来的一千名火器营官兵战到当天夜黑,依旧没有完败。之后他们趁着黑夜在宫中各处隐藏起来,第二天天一亮,他们便开始四处放火,作困兽斗。

幸好,那一天突降大雨,紫禁城才免遭大火焚烧。

经过两天一夜的拼杀藏躲,作乱教民除了战死的,其余全部被捕获。

当嘉庆了解全部真相,将天理教头目林清凌迟处死,将其同伙尽力捕杀后,这位平庸的帝王陷入了深深地困惑,他不明白嗣皇位十八年以来,自己兢兢业业,并无无半点害民虐事,为何会连遭让皇家蒙羞之事。

为了给自己以及治下的臣民一个交代,他颁了一道《遇变罪己诏》,但这道罪己诏除了表达自己的愤懑,对绵宁等人的赞赏,剩下的就是讲了几句叫天下臣民“赤心报国”的空话,而警醒之智,变革之志,并无半点涉及。

嘉庆的善后之举亦能看到这是个没有格局,没有雄才的平庸之主。

他都干了什么呢?

将紫禁城轮班值宿制度加强了一下,对太监加强了一些管理,还有就是紫禁城的门钥制度管理的更严格了。

至于警醒之举,他只做了一件事,保留了射在隆宗门上的那支作乱箭头。

其实,拔不拔下那支箭头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这支箭头,他应该看到盛世已衰的危机,警醒之下有真正的革新雄举。

这样,那支箭头才有意义,否则那就是一个标记,一个清廷由盛转衰、锈迹斑斑的标记。

其他网友观点

答: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最先是连着箭杆、箭羽一起插在那儿的,非常惹眼,有碍观瞻,很多内侍都提议要将它拔去,但嘉庆坚持不许。

这么着,由于箭杆是木料、竹料做成的,箭羽就是鸽子羽毛,那么,经过长久的风吹雨晒,箭杆和箭羽都没有了,却还剩下那枚已经生锈的箭头牢牢钉在“隆宗门”的匾额上。

嘉庆帝为何不许拔掉呢?

都是给气的。

要知道,清朝定鼎中原,从顺治算起,紧接着的康、雍、乾三朝被称为“盛世”,大清朝鼎盛威武,天威不可冒犯。

但到了嘉庆当家了,却是冏事频现,让嘉庆烦透了。

插一句,嘉庆帝后来驾崩了,他的庙号居然是“仁宗”。

历史上的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都是仁政爱民;尤其是宋仁宗,更是把一个“仁”字推到极致。

但是,这个清仁宗嘉庆帝,唉……

嘉庆帝不但是清朝诸帝中遇刺客最多的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诸帝王遇刺客最多的帝王。

早在,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嘉庆从圆明园回宫,刚进入神武门,就遭遇到了一个名叫陈德的剌客的行刺。

嘉庆九年(1804年)冬十一月,有一个法号为了友的妖僧窜入大内,不知意欲何为,同样是在神武门被巡夜护军擒获。

嘉庆十年(1805年)春二月,又有一个姓名为刘士兴的刺客肩扛一杆用袍子裹着枪头的铁枪闯入神武门,先用枪刺伤了值班护军图塔布,后又从腰间抽出了两把杀猪刀,守门章京舒当阿的帽檐被砍破,护军莫尔根的手指头被砍伤,另一护军校八十四的头脸也被砍伤,且伤势严重。

嘉庆十六年(1811年)十二月初十,在景运门内值班的内阁中书屈廷镇的海龙皮褂后襟竟被潜入宫中的贼人用刀割开了一道口子。

……

所有的一切,明摆着都是冲着嘉庆帝来的。

嘉庆帝为此大动肝火。

但让他在大动肝火之余,又悲愤莫名,并且伤心透顶的事,是发生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的“紫禁城之变”。

该日,北京天理教教首林清悍然发动起义,以200人潜入城内,分由东华、西化门攻进清宫。

当时,宫廷内的皇子、显贵大臣、武将勋戚等惊慌失措,哭爹喊娘,乱成了一锅粥。.

负责守午门的清将策凌竟然在亲兵的保护下开门首先开溜。

所幸,当时有火器营、健锐营留驻京师,他们入宫与天理教众在隆宗门外展开激战,最终平息了这场变乱。

但嘉庆帝一想到二百人的“乌合之众”竟然可以如此顺利地攻入了由八旗军层层守卫的皇宫,火急攻心,气不打一处来。

他痛斥臣下,声称这是汉、唐、宋、明从来未有之事,竟出大清朝,实是大清朝的奇耻大辱。”

作为对爱新觉罗皇室的一个警示,他下令谁也不得拔去混战中钉在隆宗门上的那支箭镞。

其他网友观点

去故宫参观旅游,如果不注意的话,根本不会注意到紫禁城内,隆宗门的牌匾上还插有一枚箭头。这枚箭头之所以被认为是清嘉庆年间遗留下来的,主要是根据《清史稿》的记载,推测出来的。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北京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的居住地,必然是守卫森严之地。单独的刺客想混进去,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不要说数十上百人的队伍,攻入紫禁城了。恐怕多数情况下,还没来得及靠近紫禁城,已经被守卫紫禁城的禁军给拿下了。

但是,偏偏在清朝嘉庆年间,这种事情就是发生了。

《清史稿·仁宗本纪》记载:“奸人陈爽数十人突入紫禁城,将逼内宫,皇次子用枪殪其一人……王大臣率健锐、火器营兵入,尽捕斩之。”清仁宗就是嘉庆帝。

《清史稿·宣宗本纪》记载:“(嘉庆)十八年九月,从幸秋狝木兰,上先还京师,而教匪林清党犯阙之变作。是月……贼入内右门,至养心殿南,欲北窜。上御枪毙二贼,馀贼溃散,乱始平。”清宣宗就是道光帝。

原来,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嘉庆帝带着宗亲大臣,到木兰围场秋狩。紫禁城空虚,白莲教的一个北京分支天理教,认为正是发动起义,进攻紫禁城的最好时机。他们在首领林清的带领下,买通了紫禁城内的太监,进入了紫禁城。

其中,百余教众从东华门进入,一路杀到了景运门,被堵在门外。另外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则从西华门杀入,一路攻打到了隆宗门。

景运门、隆宗门都是隔离内外廷的重要门户,攻进去就是皇帝与嫔妃们居住的内宫。平时,王公大臣也是不经允许都不可擅入的。好在,未登基的道光皇帝已经提前从木兰围场返回,就在宫内,率人抵挡住了天理教众的进攻。随后,禁军赶来,平息了天理教众的进攻。

嘉庆皇帝返回紫禁城后,听闻了消息,十分震怒,就命人去了箭杆,留下了插在匾额之上的箭头,以示警醒。这就是嘉庆不让拔掉箭头的原因。为此,嘉庆皇帝还下了罪己诏,表示此次紫禁城之变,“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以此推算的话,自这个箭头被射入隆宗门匾额,距今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

不过,到了现在经过文史专家走访,以及对古籍、史书的查找之后,认为这个箭头可能并不是嘉庆时期留下来的。根据对五十年代,负责清理、修复隆宗门的老工人回忆,当时隆宗门的门框、匾额、椽柱上有很多箭头。门框等显眼位置的箭头都被拔掉,修复了。

隆宗门上遗留的箭头,除了匾额上的之外,在椽柱的头上还有残存的一枚箭头。说明老工人所说,是可信的。而在之后的修复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这些箭头就留了下来。这就说明,这些箭头很可能并不是天理教众进攻紫禁城时留下的。因为没必要留下这么多箭头作为警醒,实在是看着不雅。

因此,专家推测,这些箭头很可能是在清朝灭亡后,清朝的一些宗室子弟,在紫禁城内闲来无聊,拿大门当箭靶射,留下来的。特别是被勒令搬离紫禁城之时,也没什么心思去清理这些箭头,因此,才被长期遗留了下来。

更多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是谁射的(故宫隆宗门的牌匾)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