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隶书写法(翔字的隶书),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翱翔隶书写法(翔字的隶书)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敦煌写经体,敦煌遗书抄写经书典籍的书体。笼统讲,凡是敦煌遗书中出现的书体,包括如楷、行、草甚至还有篆书等。在敦煌遗书经卷中最多采用的还是楷书书体,还有较多的行楷,

敦煌写经体,敦煌遗书抄写经书典籍的书体。笼统讲,凡是敦煌遗书中出现的书体,包括如楷、行、草甚至还有篆书等。在敦煌遗书经卷中最多采用的还是楷书书体,还有较多的行楷,书法研究者也就习惯把这类楷书(行楷)书体称为经书体,从书法发展时间延续上可以理解为这类经书体是唐楷的雏形。

敦煌遗书前后跨度大概在七百年,记录了楷书书体发生、发展、定型的变过程,如《涅槃经》《灵飞经》是敦煌遗书里有非凡意义的作品,这两件作品成为后世书家学习写经楷书的重要范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发展的关键时期,敦煌遗书中这个时期的经书体,翔实地记录了汉字在隶变完成以后,逐步向唐楷过度的漫长时期,写经中许多的过渡性书体充分展现出古代敦煌地区书法的创造精神。

隶楷参半

《道行品法句经》 甘肃省博物馆

《道行品法句经》,前凉写本,是目前现存敦煌遗书中最早的写本之一,既保留了敦煌“经书体”的风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风变化,分为隶书退化期、魏碑兴起期和楷书成熟期。这个时期的经书体,横画露锋起笔,形成尖锋,顺运笔趋势按下,干脆利索。线条显得非常坚挺,收笔取隶书笔法,重按之后往右上轻轻挑出,取横势,作飞扬之状,有明显的隶书笔意。撇画重按起笔之后,向左下方一抬,顺势出锋,线条形成圆弧 状,尖细而遒媚。笔划下端略带回转的牵线。捺的收笔特别粗重。挑与不挑,互相避让,二取其一,仍遵循隶书“翼不双飞”的原则。竖画上粗下细,末尾作悬针钩趯向右的重而且粗,十分夸张。竖折之笔向内作弧势,使得方围之字形,四角挺出,铁骨凌嶒。在结构上,除了平正、飘举、劲峭之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左细右粗,左轻右重,右放”,这是经书体的典型特征。字体结构左右反差悬殊,隶楷参半。

魏碑兴起

敦煌遗书南齐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魏碑气象

历史上,统治敦煌的政权更迭频繁,许多为少数民族政权,生活方式多是游牧和狩猎,他们“弓剑不离身”“刀剑”不离手,北魏政权控制敦煌后,受“刀剑”文化的影响,其造像题记极富刀刻风格状,毛笔书法开始追求刀刻趣味,受此影响敦煌书风出现了悄无声息的变化,这个过程中,人们被刀锥冲击岩石的力量和丰富的表现力所震憾,形成了楷书的一种“魏楷式经书体”。

隋写本《胜曼义记》

全篇书写工整,露锋起笔,收笔重顿,为谁带书风,有欧、虞体之风格。

魏碑字体大多具有汉隶笔法,结体谨严,而笔划沉着,雄健挺拨。其行笔速起急收,点划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形成内圆外方,撇捺重顿的特点。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魏碑书法大多来源于碑碣、摩崖、墓志、刻经、造像题记,都是“刀锥冲石”后的模样。

《郑文公碑》碑拓

魏碑书法风格的大体可划分为三大类,即以《郑文公碑》和《石门铭》为代表的圆笔类,以《龙门廿品》为代表的方笔,以《张玄墓志》《贾伯思碑》《张猛龙碑》为代表的方圆兼备型。以此标准衡量,敦煌写卷中的“魏楷书”属于典型的方圆兼备一路,比如南齐写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中国书法发展中,存在东、西、南、北书法艺术的融合。典型的如“二爨”《爨宝之》《爨龙颜》同为晋人书法,石刻地点在云南,属于“北碑”一路。

初唐写本《文选?命运论》

此卷书体结体严谨,行笔刚健,宽和隽永,有唐楷雏形。

书法历经长时期的融合、发展,无数人(书家、文人、经生)参与其中,隋唐时期,楷书走向完全成熟,唐朝楷书达到了登峰造极,成为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更多翱翔隶书写法(翔字的隶书)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