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房颤、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个朋友平时没什么不舒服,往年体检都非常健康,今年体检完,心电图诊断报告上写着"房性早搏",把他吓坏了,就向我打电话咨询。今天咱们就说说室上性早搏是什么?到底危险不危险?需不需要治疗?

室上性早搏定义

心脏的电传导系统的正常顺序是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左右束支。这条传导通路上的任何地方在特殊情况下都可以发出起搏信号,但正常情况下这些异位起搏点都被窦房结压制,没有发出起搏信号的机会,病理情况下这些异位起搏点开始活跃,从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室上性早搏顾名思义,起搏点来源于心室上方,也就是心房和房室结,指来自心房的起搏信号提前激动下传,引起心室提前收缩,包括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

室上性早搏可见于多种人群,包括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和患有心脏结构性疾病的患者,不论严重程度如何,都可能出现室上性早搏。

患病率

绝大多数人都有室上性早搏。室上性早搏的发生率与检测方法有关,普通心电图只是记录10秒内的心电图,很难发现偶发的室上性早搏,对于阵发性的室上性早搏也只有在心律失常发作时,才能抓到,发作间歇期做普通心电图不一定能抓到心律失常。若采用24小时或更持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大多数人都可能发现室上性早搏。

瑞士曾对1700多个普通人进行holter检查,发现99%的人在监测期间至少出现1次室上性早搏,发作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他研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论。合并心脏疾病,尤其是存在二尖瓣瓣膜疾病的患者,室上性早搏的出现频率更高。

发病机制

我们目前对心脏电生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而且单纯偶发室上性早搏很少接受有创性检查,目前对室上性早搏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二尖瓣或其他心脏结构改变,常常合并心房结构异常,导致心房肌肉结构改变,引起电信号在心房内折返,从而导致室上性心律失常,这是合并心脏结构改变的患者的常见发病机制之一。

病因

发病机制不清楚的结果就是病因也不完全清楚,目前发现一些室上性早搏的诱发因素,如吸烟、饮酒、咖啡、浓茶,这些因素含有尼古丁、茶碱或咖啡因成分,尤其是那些对茶和咖啡因更敏感的人群,早晨喝一杯咖啡,到晚上还睡不着,还处于兴奋状态,这类人在饮用此类饮料后更容易兴奋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出现心悸和各种心律失常。

另外就是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如出现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出现室上性早搏的比率和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偶发的室上性早搏没有症状,部分可能有"漏搏"、心悸或头晕的感觉,室上性早搏也可能诱发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房颤。虽然室上性早搏的症状可能多种多样,但一般不危及生命。

体格检查

室上性早搏特征性的是脉搏不规则,脉搏是心跳的反应,心跳不规则导致脉搏摸起来不规则,间隔或长或短。听诊器听诊心音提前出现或停搏。

检查方法

若怀疑出现了室上性早搏,最简单、必要的检查是普通心电图。如何看心电图咱们就不详细说了,太复杂而且没必要学会,找医生看就可以了。你只需要记住正常心电图上两个最高的波峰距离是一样的,当出现室上性早搏时,两个波峰的距离不完全相等,就是可能出现了室上性早搏,或其他心律失常,这时候你要做的是找医生看,而不是去问度娘。

但普通心电图有个弊端,就是只记录10秒的心跳情况,可能这么短时间内抓不到早搏的图形,就无法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如果怀疑心律失常可能性大,就需要做24小时心电图,记录一整天的心电图情况,可以扑捉到大多数心律失常。

治疗

1,无症状的室上性早搏无需治疗

2,室上性早搏多为良性,一般不导致生命危险,多不需治疗,消除心理负担,避免常见的诱发因素,如吸烟、饮酒、失眠、饮茶、咖啡等诱因即可,无需药物治疗。

3,若症状明显,甚至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是β受体阻滞剂。药物需要专业医生开具,切不可自行服用此类药物。

4,如果有症状,并且证明室上性早搏诱发出房颤,或经药物治疗,症状仍然不缓解或不能消除早搏,就需要行导管消融术。

总结

1,室上性早搏是传导通路上的其他异位起搏点兴奋,发放电信号,引起心室收缩。

2,室上性早搏非常普遍,正常人群和存在心脏疾病时均可出现。

3,室上性早搏常为良性,不引起生命危险,去除心理负担并避免诱发因素即可。

4,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明显或早搏诱发房颤等情况下,需要做射频消融术。

今天关于室上性早搏的科普就到这里,欢迎关注、转发、赞赏,和李医生一起守护心脏健康。#清风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北大国际医生说#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邮件联系lyt19203@163.com,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

更多房颤、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