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文言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文言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在古代,特别是印刷术和纸没有发明之前,一般人是真读不起书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当时的书和我们的现在的书差别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当时的书很贵重,得用手来抄写在竹简或者木牍(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上,而且一片竹简和木牍写不了多少个字,往往是几部书就装满了好几车子,所以古人所说的“学富五车”就是这么来的,我们现代人以现在的思维来看,五车,那得装多少本书啊!但其实在古代,五车也就只是几部书而已;但对于当时的学习条件来说,确实不少了。

孔子念书很用功,“韦编三绝”韦是皮带子,竹简、木牍用皮带子拴起来,才不致于乱。这种书是用绳子编起来的,所以叫作编。读得多了,把皮带都翻断了三次,是形容他老人家非常用功,对一部书反复阅读,熟读精读的意思。一句话,这样贵重的书,普通人是读不起的。后来人们把书写在帛上,卷成一卷一卷的,所以一部书又分作若干卷。帛也很贵,只有有钱的人才抄得起。

后来纸发明了,虽然便宜些,但是还得手抄,抄一部书很费事,抄很多部书就更麻烦了,一般人还是抄不起。

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的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官僚贵族子弟才能上学。虽然有私人讲学的,但也要交学费(束脩),交不起的人还是上不了学。因为书贵、书少,一个学校的学生就不可能人人都有书,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记笔记,这样,学习的时间就要长一些,靠劳动才能生活的人们,读书便更不容易了。

总之,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古人读书,尤其是要读很多书都是很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读书也有了阶级的限制,官僚贵族子弟读书容易,平民子弟读书困难,知识被垄断了,士排在了农、工、商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成为商品,可以在书店里买到了,但是,还是有限制,穷人买不起书,更买不起很多书。穷人要读书,得想法借,得自己抄,还是很困难。例如十四世纪时,书已经成万部地印出来了,各大城市都有书肆,但是穷人要读书,还是非常艰苦。明初有名的学者宋濂,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他自己读书的艰苦情况说: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学问,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还。大冷天,砚都结冰了,手指冻得弯不过来,还是赶着抄,抄完了送回去,不敢错过日子。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我,也才能读更多的书。

到成年了,越发想多读书,可是没有好老师,只好赶到百多里外,找有名望的老先生请教。老先生名气大,学生弟子挤满一屋子,很讲派头。我站在旁边请教,弓着身子,侧着耳朵,听他教诲。碰到他发脾气,我越发恭谨,不敢说一句话,等他高兴了,又再请教。以此,我虽然不很聪明,到底还学了一些知识。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大雪,雪深到几尺,脚皮都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了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过来。一天吃两顿,穿件破棉袍,从不羡慕别人吃得好,穿得好,也从不觉得自己寒碜。因为求得了知识对我来说就是最快乐的事情,别的便不理会了。

宋濂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努力,攀登上学问的高峰的。

看了他的经历,回想起我读大学那时,图书馆里有琳琅满目的书籍,随便你看,夏天有空调、风扇,有舒适的桌椅沙发……那是何等的幸福啊,不由的又感慨起了自己真的是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我很庆幸,也很感激前人为我们创造的那么好的读书条件。

跟古人相比,我们是何等的幸运,望诸君珍惜当下优越的条件,好好读书,共勉之!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

#送东阳马生序#

更多《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文言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