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杨秀清死后多久太平天国灭亡(杨秀清死后为什么太平天国崩塌),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杨秀清死后多久太平天国灭亡(杨秀清死后为什么太平天国崩塌)。

网友提问:

杨秀清为何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太平军北伐?

优质回答: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统兵六十万。不久,总揽大权的东王杨秀清制定了两路作战计划:一路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为主将,率水营战船千艘、步兵3万溯江西征;另一路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为主将,率步军2万进军北伐。史学界对于太平军北伐人数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有学者说北伐军一开始有四五万人,渡过黄河后只剩下两万人;也有专家认为北伐军共计九军,按太平天国一军遍制一万三千余人来算,九军共计十一万人。只是在渡黄河时受阻,成功渡河的北伐军只有两万人。

从中不难看出,杨秀清最初所派的北伐军人数已难以确定,但北伐军在渡河之后只有两万人则是确定无疑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杨秀清为什么只派区区数万人北伐。

北伐决策论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总结出“天朝十误”,把偏师扫北认为是误国之首。实际站在杨秀清的立场上看来,北伐更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当初太平军杀出广西时也不过区区万人之众,可经过湖南变成十余万众,到武昌顺江而下时已达五十万之众。杨秀清用数万人北伐,不仅可以阻挡清廷派兵南下,而且希望北伐军能成燎原之势,一举攻占京城。

故或登三山门望之,自城外至江东门,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直望无际,皆红头人也。——汪士铎《乙丙日记》精兵战略

太平军在前期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晚清战斗力低下的八旗、绿营兵所赐;另一方面是依靠杨秀清的精兵战略。早在金田团营时,杨秀清便挑选信徒中壮而勇者编入行伍,日夜操练,授以行军布阵之法;又实施男女分营制度,确保军队保持强悍的战斗力。北伐军中多有身经百战的广西老兄弟,杨秀清自信地认为攻占北京,有此数万精兵足矣。

兵力不足

前面说过,太平天国统兵六十万,怎么会说兵力不足呢?要知道这六十万并非全都是百战精锐,其中大半都是新兵蛋子,精锐只有十余万人。再来看北伐军是什么时候出征的呢?1853年5月8日,距定都天京不过一个半月左右,哪里来得及将新兵编练完成。

更何况太平天国虽攻占南京,可仅仅7天后,清将向荣便绕南京筑垒,构建起了江南大营的雏形。太平天国要拱卫都城,必须派重兵进行防守。此外,西征也在同步进行,还要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杨秀清真恨不得能多生出几双手来,才好应付纵横交错、杂乱不堪的局面。他能够抽调出这数万人马已经非常难得了。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北伐军主将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军中骁勇善战的大将,却并不是运筹帷幄的帅才。北伐军孤军深入,与天京失去联络,没能获得杨秀清战略上的指挥。虽在河南曾一度达到20万之众,但真正能上阵御敌的精锐却并不多。

渡河之后围攻怀庆60天不克,使清军得以调集胜保、僧格林沁等将领在京城周边设下重兵,严阵以待。加上捻军军纪散漫,不听指挥;北伐军形同流寇,粮饷不继,士兵纷纷逃亡。最终功亏一溃,以全军覆没而告终。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太平天国当年的北伐,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因为整个北伐过程中,不仅安排的军队数量过少,想要达到清廷的国都北京,却仅仅安排2万多人,这样的战略布局,看起来有点像个笑话。

不仅如此,作为太平天国中军事才能数一数二的杨秀清而言,在这次北伐中,只是安排了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个不算多么厉害的将领去进行北伐,可以说所有的安排,看起来都显得有些不太合理,那么杨秀清究竟是为何会这样安排呢?

太平天国北伐的大概过程

在太平天国去到南京之后,杨秀清经过深思熟虑,开始布局北伐,试图安排2万兵马进行北伐,直逼清廷国都北京,杨秀清对北伐军的战略要求十分简单,整体就是遵从“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原则。

这种战术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流动作战,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过久,也不会贪恋攻城,每个地方就是随便打一下,打得过就胜利,打不过就迅速逃跑,就算胜利了也不会留下人来继续守住城池。

太平军就是按照这样的战略方针,从浦口出发,途经安徽、河南、天津,最后直逼北京,在开始阶段,太平军还只有2万多人,等到打到北京的时候,这支队伍数量已经达到十多万了,不过这十多万人当中,真正能够打仗的,其实数量还是十分有限。

正因为战斗力有限,去到北京之后,清廷自然会引起足够重视,立即安排大军应对林凤祥以及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在清军的火力攻击下,最终太平军全军覆没了,北伐就此拉下帷幕,宣告结束。

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是充满疑惑的,当时太平天国内部其实还有很多厉害的将领,为何杨秀清要安排林凤祥和李开芳呢?还有太平军军队数量其实还是很多的,为何只安排2万人去北伐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分析。

杨秀清为何安排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北伐呢?

从各种关于太平天国的史料记载中,我们会发现,在北伐之际,杨秀清安排的两个将领林凤祥和李开芳,其实不仅没太多战争经验,在太平天国的将士排名中,也不算多么靠前的。

当时太平天国中,厉害的将领有杨秀清、韦昌辉、秦日钢、石达开等人,这些人除了石达开被安排率领大军去西征之外,其余的都没有什么事情做,可是杨秀清却没有安排其中任何一个去北伐,足以说明,在杨秀清看来,北伐是不重要的,至少没有西征那么重要。

既然北伐不算重要,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安排特别厉害的将领去领导了,可是剩下的可用之人也不算少,为何杨秀清偏偏安排林凤祥和李开芳呢?实际上在我看来,这就涉及到杨秀清的野心了。

林凤祥和李开芳是肖朝贵的部下,当年跟随肖朝贵一起南征北战,深得肖朝贵的信任,肖朝贵在太平军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他没有去世前,甚至一度超过了杨秀清,就算是他在长沙战死之后,部下李开芳以及林凤祥,还是基本可以代替肖朝贵的,曾经的那些队伍,依旧还是会听从两人的号召。

也正是这一点,对杨秀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当时杨秀清打算军政大权一手抓,要是肖朝贵的旧部继续支持李开芳和林凤祥,将会对杨秀清的大权独揽产生威胁,这样一来杨秀清的野心就难以得逞。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杨秀清安排李开芳和林凤祥两人去北伐,就是最合适的了,在杨秀清看来,北伐可谓凶多吉少,可是为何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杨秀清北伐呢,太平天国内部难道看不出来杨秀清的野心?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比较有趣的,我们可以结合杨秀清安排2万军队去北伐一事来继续详细分析一下这次北伐为何非要进行呢?

为何只安排2万人去北伐

前边分析了,杨秀清安排李开芳和林凤祥去北伐,其实是有自己私心的,这种私心大家应该都看得出来,可是为何太平天国内部的那些高层不去阻止呢?难道是这个时期杨秀清已经大权独揽了?

事实上这个时期杨秀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大权独揽,只是北伐一事,原本就是太平天国用来忽悠清军的一个手段而已,为何这么说呢?

当时太平天国虽然定都南京了,但是南京周边,清军早就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此来威胁和制约南京城中的太平军,要是太平军没有办法转移清军的注意力和火力,南京此时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

正是考虑到了南京的安全,太平天国高层才会决定用北伐这样的手段来转移清军注意力,可是北伐不能严重损耗太平天国的实力,也不能太过于随意,无法引起清军的注意力,因此才会派出2万太平军开始北伐。

当时太平天国内部虽然兵力还是比较多的,至少也有十几万,可是面对当时太平天国的处境,南京内部需要有人保卫,还有石达开的西征也需要军队,这样分配下来,北伐的军队数量自然是很少的了,能够分配到2万军队,都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想要更多军队参与,从太平天国当时的实力来看,是不允许的。

安排了2万军队之后,杨秀清明白这些军队要是和清军硬碰硬,估计很快就会团灭,因此才会制定了流动战术,这样一来太平军才可以有效制约清军和引起清军的注意,只是杨秀清没有想到,李开芳和林凤祥两人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居然真的一路打到了北京。

这支队伍,能够顺利打到北京,实际上已经算是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清军也确实被分散了很多注意力,南京也安全了很多,可是这支队伍打到北京,也就意味着他们无路可退了,当时太平军想要派出军队去支援北伐军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才导致北伐军队最终全军覆没。

结语

太平军的这次北伐,不管是从杨秀清本人的利益而言,还是从太平天国内部的利益而言,实际上都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他们虽然只有2万多人,但是却有效转移了清军注意力,让南京转危为安,杨秀清安排李开芳和林凤祥去北伐,一开始就存在私心,可他们两人的表现完全超出杨秀清预期,这样一来,就算杨秀清利用了他们,太平天国内部的高层也不会有所怀疑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其他网友观点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历史规模最宏大的农民运动,沉重的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一路高歌北上占领南京并定都,这时杨秀清开始北伐,但是却只派了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太平军北伐,最终北伐失败,林、李二人被俘就义,以笔者看来,杨秀清派林、李二人只给两万将士北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南京大本营根基不稳,需要军力固守。

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危机四伏,根基不稳,为了巩固南京,杨秀清把兵力分成了三部分,西征、北伐、固守南京。

西征,由太平天国副丞相赖洪英率领三万精锐,由朔江西征,主要为了夺取皖、鄂,并进一步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从而作为保卫南京城的屏障,这次西征历时三年,最终太平军获得了西征的胜利,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大重镇,有效的保障了南京城的安全,并为南京城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饷。

北伐,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两万广西子弟兵出征,主要是为了通过闪击效果直捣北京城,推翻腐朽的封建清王朝统治,出征初期,太平军连克连捷,经安徽、河南等地,直逼天津,但由于兵力有限、清军坚守、后援不利等因素导致失败,这场战争历时两年,最终太平军战败,但是震动了清朝的心脏地带,惊了清政府一身冷汗。

固守南京,剩余十万兵力固守南京,含家眷,广西老百姓等,目的是维持天平天国南京的统治,并作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西征和北伐。

由此可见攻下南京城后太平军兵力也是有限的,为了固守南京,西征也征调了一部分兵力,只能派遣两万兵力来支撑北伐大业。

二、 杨秀清一次大胆的尝试,带有侥幸因素。

为什么说这是杨秀清一次大胆的尝试呢,因为杨秀清从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再到攻下南京城,都是靠着他的广西子弟兵打下来的,在杨秀清眼里,太平军已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而太平军士气高涨,清政府军士气低迷,派两万精锐一路北上,有可能会创造攻下南京城这样的奇迹,所以这次北伐杨秀清是带有侥幸因素在里面的,但由于后期援军不利,杨秀清骄奢堕落,导致北伐全军覆没。

三、牵制清军主力,阻止南下。

占领南京后,给南京造成严重直接威胁的是清朝江南和江北两个大营,但是固守北京的清朝精锐并未出动,一旦南下,对南京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为了战略需要,太平军主动出击,长驱六省,一直打到了天津,给清政府北方各省造成很大的威胁,清军主力要南下只能先歼灭这股北伐军队,只有巩固了北京城,才能南下,这次北伐也为太平军西征和统治南京争取了时间,所以杨秀清派出北伐是一种战略,在当时看是正确的,但由于后援不利,京城内斗导致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四、不排除杨秀清排除异己。

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的时候,封了五个王,而翼王石达开、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都受东王杨秀清节制,在永安建制的时候萧朝贵与东王是不和的,林、李二人又是萧朝贵的部下,随着萧朝贵战死,林、李在军中又是难得的骁将,为了消除异己,出征北伐本身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这个时候杨秀清派出萧朝贵的部将北伐难免有清除异己之嫌。另外在二人北伐受阻固守待援的时候,杨秀清只派了7000兵力去支援,在援助的途中就被消灭,这也导致林、李二人失去了南撤的机会,这也坚定了杨秀清清除异己的私信是存在的。

综上所述:杨秀清派林、李二人率两万将士北伐既是为了清除异己,也是为了战略需要,可谓是“一石二鸟”。

更多杨秀清死后多久太平天国灭亡(杨秀清死后为什么太平天国崩塌)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