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都关心常州段大运河(常州运河上的大桥有几张)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出常州段大运河(常州运河上的大桥有几张),一起来看看吧!

常州有记载最早的桥梁阖闾桥,为春秋吴王阖闾时建造,到南宋时,常州城里有名有有姓的桥梁就有58座。桥两端有石栏各10余丈。文享桥是常州老西门(即期京门)外京杭大运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挢,全用青石构筑。白家桥白家桥,位于延陵中路白家桥路段。

常州有哪些古桥?保护的如何?

常州有很多古桥,建国以来得力于修复和保护使其古艺术价值,建筑桥梁结构完善和实用得以发揚。常州有记载最早的桥梁阖闾桥,为春秋吴王阖闾时建造,到南宋时,常州城里有名有有姓的桥梁就有58座。到了晚清时,常州古桥数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283座。作为江南水乡,常州水网密布,并自古形成了“城依水,水连桥,桥满城”的城市格局。

常州地区目前现存100多座古桥,其中列入各级文保单位的古桥有58座,这些桥承载了不少常州人的回忆,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新坊桥坐落于观子巷口与麻巷转弯处。跨东市河,单孔石拱桥。桥北通观子巷,桥南接椿桂坊,升仙弄。两岸又与青果巷,东下塘相连。新坊桥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元代重建明朝重修,是常州市区现存历史最久远的单孔石拱桥。

1987年,市政府拔款对新坊挢的桥面石,桥拦杆和抱鼓石,用花岗岩石进行了修复,其桥拱为明代遗物。文享桥文享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三拱石桥。昔日,文享桥两岸是大米集散地和大豆交易市场,桥畔的古毗陵所在地是以制作梳篦闻名的篦箕巷。文享桥是常州老西门(即期京门)外京杭大运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挢,全用青石构筑。

桥高9.92米,全长49.2米,两也小孔跨径各为6.1米,中孔跨径11.6米,南北各有石阶49级,它是常州石拱古桥中最高和最长的一座桥梁。属市级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在八十年代运河拓宽,文享桥按原桥缩小比例调转90度重新移建。如今,它一面是美丽的大运河风光,一而现代的国际化广场。白家桥白家桥,位于延陵中路白家桥路段。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横跨京杭大运河。在通吴门外,原名政成桥,历年重修。因桥南为明兵部侍郎白昂孙聚居地,白氏后人捐款而得其名,是古城东门外连接采菱,雕庄,遥观的主要桥梁。由于车流量大,长期超负荷承重,已拓宽改建。广济桥/西仓桥广济桥又名西仓桥。坐落在西直街西端,跨京杭大运河,连接西圈门和三堡街。

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此段因囤积漕米为仓,又称仓桥。该桥为三孔石拱桥,为本市最高的运河桥。两边各有台阶47级,1986年因运河通航需要而拆除,按原型移建舣舟亨公园内半月岛。卜弋桥卜弋桥,始建于元代初年。因卜弋有美丽“卜弋望仙”的神话传说,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5年)曾名为望仙桥。单孔石拱桥,横跨在鹤溪河上,漁舟翩翩,桃柳成荫,为旧时常州城八景之一,称“卜弋云溪”。

东仓桥东仓桥,原在水门桥东,横跨大运河。明成年华年建,旧名通济桥,单孔石拱桥,以东仓库而得名。旧时常州东西两仓为漕运之粮仓,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东仓桥由于长期受河水侵蚀,一夜之间就垮坍。觅渡桥觅渡桥,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常州知府李嵩建造。初名舜宜桥,因桥北有舜宜巷而得名俗名灭渡桥,跨子城河。

民国十年(1921年)为方便行人车辆通行,改单孔桥为条式板桥。桥南接织机坊,有圈门右通早科坊,左连扬柳巷,桥西为西门小水关,桥北庙沿河通舜宜巷,茅司徒巷,柏花楼等。今桥河均无存。只有桥北建于光绪卅一年(1905年)的冠英小学堂,至今还沿用觅渡桥小学的名称。青山桥青山桥,位于青山门外。五代十国吴天祚二年(936年)筑青山门即有此吊桥。

后在吊桥的原址上重新建木质板桥。桥西北为硝皮尖,皮货商集散地,通西上街,桥东北为罗武坝,为木业漁业集散地,桥南为大北门直街(北直街),桥西南为西滩,是常州北大门的商品集散地和庙会场所。甘棠桥甘棠桥,在北大街与南大街交汇处,跨子城河旧名斜桥,在惠民桥桥西。南宋绍兴三年兴建,道光年拦石侧卸,桥脚松坏,邑人捐款重修。

桥名选自甘棠树,以桥西有甘棠树,“民思其惠,怀与德”,有甘棠诗咏之,即命名。通济桥通济桥,清代乾隆年间巳有此桥。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建,是建于斗巷弄内通江河上条石板桥。此河旧名通济河,桥隋河成名。桥宽仅存为1.65米。桥宽仅容纳一个人通过,是全市现存最窄的一条石板桥。锁桥位于市区西直街,跨索桥河,单孔石拱桥。

更多常州段大运河(常州运河上的大桥有几张)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