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转制,出版社编制改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出版社转制,出版社编制改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大学出版社应改革开放而生,不断转型发展

2002年,教育部联合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任务、服务宗旨、经营管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有效指导了大学出版社的发展。

2007至2012年,大学出版社步入了转型的新阶段。2007年,教育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结合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实际,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有组织、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工作,到2012年基本完成了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任务。

据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114家大学出版社,在全国图书类出版社中占比约19%、从业人员占比约25%,大学出版社的年出版品种占全部图书类出版社年出版品种约30%、重印和重版占比超40%、销售码洋占比近45%。由此可见,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出版业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应立足大学、服务大局、办出特色

1.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早在2002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中,就对大学出版社提出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的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先后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重要文件中,对“两个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优先的论述一脉相承,并逐步细化完善,构建了全面、量化的考核标准,形成了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大学出版社及其上级部门应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坚持并充分落实“两个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将该原则充分贯彻到高校出版工作中。

2.立足自身,服务大局,彰显主流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充分形成文化自信,必须通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作支撑;而繁荣的出版行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行业的重要中坚力量,应基于自身的独特定位,坚守初心使命,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根本任务,彰显主流价值。

3.融入母体大学战略,发挥母体大学优势

大学出版社与政府管理的出版社、一般大型出版集团不同,其主要特色源于母体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文化特色。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机构,汇集了各级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学术机构以及企业的丰富资源。大学出版社要在新时代获得更大发展,应更好地融入母体大学的发展战略,借力母体大学的平台优势,在品牌推广、学术传播、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升自身影响力。

4.打造大学出版特色品牌

大学出版社在服务母体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精品化的学术出版与大众出版,形成专业化、创新化的出版特色和独特的品牌。目前,已有多家大学出版社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出版了多种被社会和市场认可的精品读物。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学术系列“儒藏”“大仓文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浙江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国内外知名学术作品和名人传记等,已产生了较强的特色品牌效应。

大学出版社应注重创新发展

1.积极发展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是党和国家宣传国家风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力量的关键途径,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方式,也是出版产业的一个重大创新路径。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提出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以来,新闻出版业围绕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出版了一大批政治导向好、学术价值高、艺术性强的精品力作。积极发展主题出版,可以有效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也将有效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这一新时代重要出版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关键是要找准定位,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学术底蕴与专业特色,增加精品出版物数量,同时注意进一步推出大众化、普及化、精品化的主题出版物,策划能发挥母体大学学科优势的主题出版物,突出社会效益,充分担负起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

2.推进大学出版融合发展,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

3.实施创新驱动,完善激励机制

大学出版社已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政策解读〉的通知》要求,纳入高校保留企业管理范围。大学出版社应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利用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良机,深入开展公司治理结构变革,努力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出版企业治理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确保“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调整薪酬结构,有序提升员工福利,培育与所属大学教育精神相承接的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出版社员工的工作热情。

4.加强大学出版“走出去”

更多出版社转制,出版社编制改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