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后面的多少千字(怎么看书有多少千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书后面的多少千字(怎么看书有多少千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本文共3365字阅读约需5分钟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啦,为了应景,今天想分享几个关于阅读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是前天我在朋友圈里征集的,大概有七八个,今天先聊下面这些:读完记不

本文共3365字 阅读约需5分钟

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啦,为了应景,今天想分享几个关于阅读的普遍问题。

这些问题是前天我在朋友圈里征集的,大概有七八个,今天先聊下面这些:

读完记不住怎么办?

读完要输出什么?

读的时候分心怎么办?

提前说明哈:这篇文章里的内容不是什么标准答案,只是我自己的一些阅读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帮助和启发。

探讨的范围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类的书籍,不包含小说,名著,或者考试教材等。

读完记不住怎么办

几乎每一个给我留言的朋友,都提到这个问题了...

但我想说一句大家不太能接受的话:你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阅读是为了记住,是为了背会吗?(就像背单词一样?)

其实不是的。

阅读这件事,大部分情况下只有2个目的,要么是为了消遣,要么是为了学以致用。

其中,消遣类的书籍不需要记忆,毕竟,它只是一份当下看了就可以感受到的快乐而已;而学以致用类的书籍呢,我们读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而要「用一个东西」,并不是只有背熟了才能用。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读书记不住」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说句老实话哈,我读书也记不住。如果现在拿一本我曾经读过的书来提问:这书里都讲了些啥重点?

我是真的回答不上来,或者说,我只能简单讲一两句:

它讲了一些养成习惯的方法;(具体是什么方法说不全)

它讲了一些职业规划的原则;(具体是什么原则也说不全)

...

可能我这么说,有些胖友会不相信,毕竟,大家经常能从我的文章中看到:我在频繁地用自己之前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内容。

而这一切,会让大家很自然地觉得:咦,好像你读过的书都能记住,而且随手就可以引用啊?

Emmm,我要举手发誓并且拍着胸脯来说一句:

我并没有记住具体的知识,我只是记住了知识所在的位置,然后通过写作,来一遍一遍地“提取”,加深记忆。

举个例子哈:

比方说,我今天读了一本职场类的书籍,书里讲的是关于职业规划的内容。一个月过后,突然有粉丝问我:教主,我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迷茫,该怎么办啊?

这个时候我会想起来:哎?好像之前读过一本书,里面讲了一些度过职业迷茫期的方法。

然后,我就会翻开自己的读书笔记,搜索关键词,找到这本书,把相关章节再读一遍,顺便输出一篇能帮到粉丝的文章。

在这一整套操作里,我进行了4项提取操作:

第一,首次看书的时候,把书里的重点知识,提取到我的读书笔记里; 第二,遇到问题之后,从读书笔记里,搜索关键词,再把这个知识找出来; 第三,找到这个知识之后,翻开原书的对应章节,再把相关内容看一次; 第四,把回顾到的知识,从脑子里提取出来,形成文章。

其实记忆的原理,就是不断地进行“提取”练习,提取的次数越多,记忆的效果越好。

我和大家一样,读完一本书之后,过几天就忘了,但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我会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来一遍遍地提取知识。

所以,胖友们啊,在阅读方面,不要有“过目不忘”这种美好的愿望。只有不断地提取,才能有牢固的记忆。

读完要输出什么

就我自己的经历和习惯而言,读完一本书我可能会输出3样东西。(但不是每本书都会输出这3样东西哈,还是要看书的质量的~)

第一样,是书评。

书评的作用其实和影评一样,基本都是放在豆瓣上,供大家参考:这本书/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花钱去买/看?

也就是说,不管这本书写的好或是不好,你都可以输出书评,好就夸奖它,不好就批评它。而且严格点来讲,每读完一本书,不管它质量是高还是低,都应该输出一篇完整的书评。

但...

因为我现在读的书比较多,平常工作也很忙,所以,只有在遇到自己觉得特别特别棒的书时,我才会写书评跟大家分享。而这样的书,我一年也就能遇到五六本...

但是啊,如果说胖友们想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倒是可以从写书评开始练习,因为写书评可以至少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写作最怕的是自己没东西可以,但写评论性的文章,只要你根据已有信息作出评论就可以了。

第二,写作更怕的是自己脑子里没知识,但写书评的前提就是读书,而且,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其实你就为自己以后的独立写作,积累了很好的知识。

对啦,悄咪咪说一句:我写作能力疯狂提升的那个阶段,就是给某APP写书评(讲书稿)的那段时间。

第二种,是读书笔记。

其实我的读书笔记,有点不太像读书笔记。

普通的读书笔记,是以某本书为主体的。就像,我们大部分人在记录读书笔记时,主要操作就是摘录书中有哲理性的话语。

但是我写出来的读书笔记... “有点疯狂”。

假设我的一篇读书笔记有一万字,那其中可能只有500字是原书中的内容,而剩下的9500字,都是我发散出来的想法。

每摘抄书里的一句话,这句话下面都有近千字我自己的思考、案例和论证。

具体方法我就不讲啦,之前写过一篇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文章,胖友们可以去回顾一下:读一本书至少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我是如何做的?

第三种,是干货文章。

这个就很简单,如果读完一本书,我被里面的知识或者方法震撼到了,那一定会把这个方法应用在我的实际工作或生活中。

举个例子哈。

就像前段时间,我读了《奇特的一生》,读完之后就给了自己一周的时间,去根据书籍里讲到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时间开支。并且把自己的做法、感受、经验,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

还有前段时间,我读了《子弹笔记》,同样也给了自己15天的时间去实践书里的方法,并且输出了一篇近5000字的分享。

其实,书评、读书笔记、干货文章,这3样东西是递进存在的。

书评,只是根据作者写的内容,对书籍的评价;

读书笔记里,则包含了大量自己的想法和论证;

而干货文章呢,是自己认真实践了从书里学到的知识,然后再把个人体验/经验分享出来。

这3个阶段,算是学习的一个完整闭环:输入-处理(消化)-输出。

读的时候分心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是巨多人在问。

Emmm,说点不堪回首的历史啊~ 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大概是三四年前吧,读书是真的很分心!

看样子,我的眼睛是在盯着书本上的,但实际上,脑袋里根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在这种既没阅读习惯,又容易分心的状态下,我当时用的方法也很暴力,就是拿笔,一行行指着看。

对于这个方法,其实网上有很多人在反对,他们说:读书的时候进行“指读”,不利于提升阅读速度。

但我更想和胖友们说的是:在我们还处于阅读的初级阶段,在我们还没有专注力的时候,真的不要去追求速度... 当下有什么问题,直接针对性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了。

然后,关于如何提升阅读时的专注度,我最近还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举个例子哈:现在我的kindle,躺着几本最近下载的书籍,有《我知道你们又来这套》《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等等。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套》这本书,是我先下载的,到目前为止,磕磕巴巴地看了30%,经常产生“分心,没兴趣往下读”的感觉;

《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这本书,是我后下载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看完了,而且是迫不及待看完的。(昨晚看到2点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后者,切中了我目前正在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几天我常常有很多写作灵感,但我没成功抓住它们。

PS:《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讲的就是作家的灵感从哪里来?他们是如何抓住灵感的?

所以,我才迫不及待地熬夜刷完了它。

而《我知道你们又来这套》是本影评书,我可能会把它放到哪天唐探上映,我想写影评的时候,再去阅读。

讲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读书分心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我们的书没找对。

如果你想体会“很投入、很迫不及待把一本书看完”的感觉。那其实前提是:先找到你当下最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记住:一定是那种特别特别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比如,这个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我这几天情绪差极了,严重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想赶紧恢复过来。而不是:我逻辑能力不太好,要不我找本书看看如何提升逻辑能力吧。

前者属于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者,是个经常存在的普遍问题,当下解不解决似乎对你也没太大影响。

——

最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大家一丢丢启发,如果方便的话,欢迎点个「赞」呀。

更多书后面的多少千字(怎么看书有多少千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