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作用(我国已开展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作用(我国已开展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在不久的将来,一座“万里绿色长城”将屹立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这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3354“三北”防护林体系。

1978年11月,国务院决定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和东北(简称“三北”)建设大规模的防护林体系工程,以防止沙漠和沙荒扩大,减少水土流失。横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覆盖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整个项目将持续70年。

我们知道,“三北”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植被稀少,干旱少雨,土地裸露,蒸发量大,生态失衡,经常风沙翻滚。213个县的农田和牧场受到风沙的威胁。集中在夏秋季的暴雨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直接危害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每年有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不断抬高黄河河床,危及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新疆到黑龙江,还有17.5平方公里的沙漠和戈壁滩,其中大约5.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形成于上个世纪。另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临荒漠化的危险。由于灾害频发,“三北”地区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粮食产量较低。中国很多贫困地区都在这个区域。

“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一期工程于1985年底胜利完成,造林近1亿亩,有1亿亩农田得到林网保护。一期工程的重点工程——农田防护林已初具规模。此外,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生态系统逐渐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始于1986年的二期工程规模更加宏伟。到1996年,“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一期工程后的5.9%提高到7.7%,完成退耕还林2.6亿亩。黄土高原1/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北京周边、京包两侧、包兰铁路和黄河中游的自然景观有了很大改善。

“三北”防护林体系在保护原有森林植被的同时,采取飞机造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种草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等林,实行乔、灌、草结合,林带、林网相结合。1987年,“三北”防护林体系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强”之一。

可以预见,“三北”防护林体系全面建成后,“三北”地区将成为“山清水秀,野茫茫”的宝地。届时,古老的万里长城和当代的绿色长城将相得益彰,共同驻守中国北方。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体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更多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作用(我国已开展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