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历史典故(有关白马寺白马的典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白马寺的历史典故(有关白马寺白马的典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东21公里处,北临邙山,南临洛河。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建立后,中国的“寺院”一般称为“寺庙”,因此白马寺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包括中国佛教的“祠堂”和。寺内保存有大量元代干漆造像,如三佛、二日提督、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白马寺占地约200亩。根据白马寺佛教文化园的规划,白马寺将占地1300亩,成为中国最大的佛教寺庙。

起源

白马寺的修建与中国古代的“永平求法”密切相关。东方汉明帝有一次夜里梦见一个金人。他身高六英尺,身披白光。他从西方飞来。大臣傅毅以为是西佛,汉明帝“感其梦,于七年(64)请蔡瑁、秦镜、王尊等十余人赴天竺(古印度)求佛。他们在西域大月氏(古阿富汗)遇到了天竺、莫腾、朱发兰等僧人,得到了佛经和佛像,于是结伴同行,骑着白马载着经书,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了当时的都城洛阳。汉明帝为了给这两位高僧一个安身之所,下令在城西的雍门城外,按照天竺风格修建一组建筑群。它们以僧人临时居住的“鸿胪寺”的“寺”字命名,这组建筑被命名为“白马寺”,以纪念白马对载经的贡献。

另:莫滕原是中天竺(古印度)人。他相貌英俊,精通大乘佛经和大乘佛经,以周游列国、传播教化为己任。曾几何时,他给天比附上一个小把手,讲道《四十二章经》。当时倭寇入侵边境,她说,‘佛经上说,‘如果你能传佛经传佛法,就能得到土地神的保护,让当地人民安居乐业。现在战争刚开始,这就是传佛经的好处吗?“于是,他发誓要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调解。后来经过佘莫滕的斡旋,两国终于交好,于是佘莫滕的名声顿时显赫起来。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夜里梦见一个金光闪闪的人从天而降。于是,汉明帝召集大臣,请他们解释他的梦。傅毅说:“我听说西域有一个神,它的名字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可能就是这种神?"汉明帝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派阆中的蔡一银、博士弟子秦镜等人到天竺,寻求访佛。蔡一隐等人在那里遇到了佘莫腾,邀请他到汉朝。摩托车立誓传播和弘扬佛法,不怕疲劳和艰辛,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

经过流沙沙漠,我们到达了洛阳。汉明帝对莫滕有特殊的赏赐和优待。他在城西门外建了一座佛堂,安排他居住。从此,佛教传入中国。但是因为佛法刚刚传播,人们还没有皈依成佛,所以莫腾对佛经的深刻理解并没有过多的宣传和讲述。后来过了不久,莫滕死在洛阳。

据记载:照片莫滕译卷《金光明经》,原藏兰台石室14室。Morten住在雍门外的白马寺,在洛阳的西边。

传说国外有个小柄王,下令摧毁所有佛教寺院,但只有赵体寺有时间摧毁。那天晚上,一匹白马在佛塔周围哀嚎。有人立即告诉了国王

北魏时期,洛阳寺庙中,白马寺香火最盛。

唐朝时,武则天任命她的男宠薛怀义为白马寺的住持,并在垂公元年(685年)大规模扩建了该寺。此时的白马寺达到了古代的巅峰,建筑宏伟,僧尼千余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前来朝拜。此后,白马寺几经复兴和废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两次重修,奠定了今天的格局。

状态

白庙在中国古代佛教中占有主要地位,被佛教界尊称为“师院”、“祖庭”。这是中国伽蓝的第一家。有“十古祠堂”之说,是中国古代第一古刹;白寺云起塔是中国古代第一座佛塔。朱时兴,中国第一次下西洋的地方,始于白马寺;第一个来中国的印度和尚住在白马寺。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收藏于白马寺;白马寺的清凉台是中国最早的道观。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在白马寺翻译;中国第一部汉文戒律《僧祗戒心》最早翻译于白马寺,最早设置于洛阳传戒;中国第一次佛道之争发生在白马寺;中国第一位汉族僧人朱时兴在白马寺受戒。

更多白马寺的历史典故(有关白马寺白马的典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