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齐桓公靠谁称霸(齐桓公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齐桓公靠谁称霸(齐桓公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春秋初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取代石制农具,人们纷纷在自然冲击而成的井田(公田)之外开垦荒地(私田)自耕,周王分封给诸侯的井田被抛荒,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国顺势改革而实力大增,他们打着“尊王”的旗帜号令天下,僭用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甚至武力吞并小国,分封制就这样在诸侯争霸的动荡中瓦解了。

公元前685 年,历经磨难的齐桓公登上齐国君位。他励精图治,终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霸业,首功当推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成功进行了改革。

内政方面,他整顿秩序,进行管理机构改革,建立军政合一制度。人才的选拔方面,他以任人唯贤的原则实行“ 三选”制,即乡选、部门选、国君选。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实行国家统一货币制;大力发展工商业。这些改革,给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齐桓公首霸春秋提供了精神和物质力量。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采取刚柔相济的外交策略,因势利导,既扩充了疆域, 又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周边关系。比如,齐桓公以当初他出国避难时遭国小势弱的西邻谭国国君的拒绝为借口,兴兵灭谭。后来,又举兵伐鲁, 占领鲁国的遂邑。但齐鲁君王会盟于柯时,齐桓公又在鲁国勇士曹沫的威逼下,答应归还鲁之遂邑。这样,既安宁了齐鲁边境,又取得了各国诸侯的信任,为诸侯结盟奠定了基础。

周王室的衰微,也给被华夏诸国称为蛮夷戎狄的边境少数民族以发展壮大的机会。这些以游牧为生,具有野蛮性和掠夺性的少数民族,对已经进入农耕阶段的华夏诸族是一个强大的威胁。而有“共主”之名的周王,已是“落日黄昏”。中原诸侯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霸主国出现,保护他们不受戎狄的侵掠。于是,齐桓公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当时北方山戎伐燕, 燕国告急,齐桓公伐山戎以救燕国。接着中原地区的卫国和邢国被狄人所灭,齐桓公帮助卫国遗民在楚丘(今河南滑县) 筑城,为邢国在夷仪(今山东聊城县西十二里)筑城,保存了这两个被狄所灭的诸侯国,使“邢迁如归, 卫国忘亡”。齐桓公曾率齐、鲁、曹、卫、郑、许、陈等八国军队攻楚,与楚国签订“召陵之盟”,逼楚国“丝贡于周而返。”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笑傲诸侯,成为中原华夏诸国的保护者而赢得广泛的支持与拥护,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位为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最重要的是任用了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

齐桓公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了鲁卫燕等国的土地,在一些小国家中树立了威信。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这是齐桓公第一次当盟主。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在位40多年,召开了26次诸侯会盟,用兵28次,在周室衰微的情况下,起到了盟主的作用,起到了推动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河南兰考)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使他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使他的威望和影响都达到了顶峰。

更多齐桓公靠谁称霸(齐桓公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