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是哪里人(汪潮涌的生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汪潮涌是哪里人(汪潮涌的生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汪潮涌简介汪潮涌的一生并不幸运,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自从一岁就被送到大别山,成为别人的养子,从只带三十块钱漂洋过海去洗碗,汪潮涌经历了比同龄人更深刻的苦难。好在他从来不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

从15岁到25岁,汪潮涌的计划是在十年内完成他的高等教育和出国留学。他做到了。

未来十年,汪潮涌的计划是走出校门,先成为华尔街的专业人士,然后成为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他也这么做了。面对华尔街的工作机会和自我价值的提升,他放弃了只有两年时间的博士学位。33岁时,汪潮涌被摩根士丹利派往北京,成为华尔街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代表。

1998年,汪潮涌成为国家开发银行的局级顾问。1999年,汪潮涌自己的公司李新忠开张了。因为在他的计划中,35岁到45岁,应该完成的是从管理者到企业家的转变。这家投资公司迅速成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领导者。

已经步入第三个十年的汪潮涌,已经拥有巨额财富和幸福的家庭,也是各种论坛聚光灯下的主角。但他并不满足。2005年,他宣布投资组建“中国队”进入美洲杯。成为美洲杯15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人物。

汪潮涌说,在他的下一个十年计划中,他想完成的是从商业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转变。那时候他会更加关注社会上的事情,帆船就是其中之一。出书,在大学做讲座,多做慈善工作,也是他未来十年要做的事情。

汪潮涌-大事记1965年出生在湖北的一个普通家庭。15岁考上华中科技大学。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届MBA班最年轻的学生。1985年,20岁的他赴美留学,获得了罗格斯大学MBA和金融学博士的候选资格。22岁进入华尔街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从事房地产融资和金融资产证券化。1990年加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性融资债券部副总监。成为标准普尔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高级职员。1992年,美国《债信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破产概率与债信变化》报告获得标准普尔年度总裁奖,入选《普尔工商名人录》。1993年受聘于摩根士丹利,由纽约总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1995年升任亚洲公司副总裁,调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全职担任国家开发银行投行顾问。1999年5月,创办李新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融信投资控股公司。2000年5月,中国资本网在李新忠公司内部信息网的基础上推出。一年时间,李新忠公司为12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2亿多美元;担任20多家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顾问;直接投资15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客户包括北大青鸟、中国家居网、中国在线、瑞星科技等。同时还经营企业孵化器业务。

汪潮涌-个人经历汪潮涌在湖北蕲春长大,但他的父母都是温州人。一向重视教育的锦春文化遇上温州式的商业头脑,在化学发酵效应后似乎是一次完美的结合。这成了汪潮涌后来的人生基调——永远做一个文化商人。18岁考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研究生。1985年,幸运女神的目光投向了汪潮涌。一天下午,他跑完步回来,看见副校长在门口等他,悄悄跟他说:“朱院长刚回来,带回一笔留学奖学金。我们会研究,让你走。”朱院长指的是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朱福基。他访问了美国,会见了新泽西州立大学的校长,并带回了一份奖学金。20岁的汪潮涌带着30美元和一个盒子去美国留学。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极大地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他在清华大学的时候,曾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用十年时间完成学业,然后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和当时很多青年学生一样,他总是充满激情,见解独到。他之所以转向金融,是因为曾经听过一个关于鲍刚因融资不当而亏损的报道,让他觉得成为金融领域的专家,在当时可能比科研工作者对国家更有帮助。于是去美国留学的机会来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在首都机场,汪潮涌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意气风发,对未来有些迷茫――这是他当时的心情。然而,年轻的心充满了希望。虽然一开始在美国人生地不熟,甚至放学后还得去餐厅靠端菜养活自己,但他坚持下来了。回顾那些年,他承认自己极大地磨练了意志力。华尔街很快看到了中国面孔的入侵。在经历了最初的艰难适应期后,汪潮涌很快就在华尔街找到了一份舒适的工作。毕业后,他去了一家著名的美国金融机构工作,在那里学习金融投资知识。华尔街是金融万花筒,成熟的金融市场让汪潮涌眼花缭乱。而且他性格中有不服输的思想,再加上他敏捷的头脑和超人的智慧。他意识到,要想在华尔街站稳脚跟,首先要做的就是广泛接触。他参加了各种社交圈,甚至结识了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巴菲特。他会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巴菲特的时候,对方的平凡和普通给了自己那种震撼。巴菲特完全看不出“股神”的显赫,但他对待财富的态度却是如此的大方,他把自己的300多亿美元全部捐给了“盖茨基金会”,没有留下姓名。这种对待财富的态度后来深深影响了汪潮涌。汪潮涌东方式的勤奋也让他在华尔街举足轻重,他结交了金融界的朋友,学习了他们的理财和投资经验。回国时,他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亚洲的首席代表,乘坐豪华轿车出行,每年多次出国,享受数十万美元的补贴.这些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羡慕的对象。当初,从站在首都机场的小伙子,到上流社会的一员,到始终投入上亿元的金融家,汪潮涌完成了360度的转变,但这一切都不是他的终极追求。

尽管年薪很高,汪潮涌还是于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他放弃这份高薪工作有两个原因。第一,1986年,当汪潮涌还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看着街上所有的银行家,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当汪潮涌日后在华尔街成功的时候,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跨国投行的中国人,充其量也就是大中华区的负责人,未来的发展会非常有限。”其次,汪潮涌在美国收到的很多名片都会标上“创始人”的头衔,这是一个特别令人尊敬的头衔。只有那些公司的创始人才有资格标记它。汪潮涌的偶像和好朋友巴菲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没有这个头衔。显然,全球最大跨国投行的地区总裁,不足以围剿王的“野心”。他毅然在中国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当时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眼国际资本市场,国内的企业家面对窗外陌生的财富世界,无疑有太多的困惑和迷茫。汪潮涌曾经和搜狐的张朝阳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张朝阳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向他倒融资难的苦水。但是汪潮涌看到了自己的机会。1999年5月,汪潮涌在中国注册成立了李新忠公司,专门从事投资银行和融资咨询业务,主要目标是那些与海外投资银行家无缘,却被国内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汪潮涌说:“虽然这些私营企业今天很小,但它们将是未来新经济的支柱,我很幸运能够与他们交往,并成为他们的顾问,只要早点开始。恐怕未来的华尔街投资者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正是基于这种想法,他愿意为中小企业海外融资充当启蒙者和“布道者”。当汪潮涌离开中国时,他还是一名不到20岁的学生。他从来没有在中国的商界感受过什么,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让他觉得自己像个苦行僧。过去,你必须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但现在,当你去海外与国内私营企业融资时,汪潮涌总是坐经济舱,住汽车旅馆,尽可能地为客户省钱。不仅如此,每次出差,他还要负责准备材料、订酒店、安排出租车。除了投资银行家之外,他还兼职很多职位,如秘书、司机、翻译、导游等。他能上能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那些很少出国的客户很感动,回来后会以相当优惠的条件跟他合作。汪潮涌笑着说,客户“肯定会感动,因为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开业不到一年,李新忠已在硅谷和中国直接投资了15家高科技公司,并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财务和融资顾问,融资超过2亿美元。一年后,汪潮涌扩大了公司的主营业务,在投资银行之外做风险投资和网络,并成立了自己的中国资本网。在此期间,汪潮涌借助网络经济的普及和自身在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经验,在风险投资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汪潮涌——生活态度汪潮涌,他名字里的三个字都和水有关。在汪潮涌的人生经历中,水是一个特殊的尺度。“在我人生的前20年,很遗憾,我没有见过大海,但在我人生的几个重要时刻,我都没有离开过水。”1993年,汪潮涌还在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工作。每年夏天,下班后,下午五点左右,他都会透过办公楼的窗户看到帆船驶向纽约河口。一方面是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一方面是夕阳下航行在大西洋上的帆船,另一方面是高高耸立的自由女神像雕像。这种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才知道,这个风景和100多年的美洲杯帆船赛有关,纽约的金融机构很多员工都参加帆船比赛。在他的印象中,金融投资和帆船运动的结合来自于停留在记忆中的美丽风景。他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这个景观可能因为他独立运营公司而最终成为现实。2004年9月,汪潮涌去法国马赛观看了美洲杯帆船赛。在那个古老的欧洲城市,各式各样的游艇成千上万,其中8艘游艇上各自的赞助商广告最为醒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想:我们能不能组建一支“中国队”参加美洲杯?中国可以在美国帆船赛中举办分赛吗?在他看来,投资帆船比赛和早期那些纯粹的商业投资完全不同,是商业和社会效果双重选择的结果。“虽然有些人可能不理解帆船运动的投资,但建立‘中国之队’是我的投资路径之一,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投资中国的水上运动和运动器材。而通过联手参与这样的赛事来提升中国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这样的机会是赞助商乐于看到的。”后来,他与法国“挑战者”号船队组建了“中国之队”,并于同年参加了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举行的比赛。在他看来,“中国队”的成绩并不重要,他也从未考虑过“中国队”能否盈利。他觉得中国缺少把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结合起来的企业家,用他的话说就是“社会企业家”。航海是他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的开始。他希望能和更多的人分享航海自由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是他长久以来所追逐的。汪潮涌不仅会玩帆船,还会打高尔夫球。在他看来,高尔夫不同于其他运动。这是一项自我竞争的运动。即使是最好的球员,每场比赛都有自己的遗憾。“我不太在乎结果。每次打完,我都会向教练请教,发现并改正一些错误,不断提高,掌握技巧。”因此,当国内风险投资处于低谷时,汪潮涌并没有感到失落。他说,“打完高尔夫后,我开始学会了忍耐。”在高尔夫礼仪中,汪潮涌变得更有绅士风度。他尊重他的合作伙伴和球童,并会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以自我为中心,只看重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发展的人。他说球童是教练,是伙伴,有时还是很好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在球友打球时提供很多有益的帮助。对他们友好是打高尔夫的基本礼仪。与此同时,他会在每次击球后将碎草皮捡起来放回原处,然后轻轻地踩在上面,帮助草皮重新生长.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他说这在商务交往中很重要。他和王石等人成了好朋友,因为他们是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去探险,包括重走丝绸之路等等。根据心理学研究,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隐藏着一些巨大的躁动和偏执因素。

因此,在业余时间,他们要么去天堂石,今天的珠穆朗玛峰将挑战他们的极限,明天的北极。要么像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一样虔诚,追求心灵的宁静,平衡自己的身心。无论是动还是静,归根结底,我们都是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偏执。汪潮涌喜欢的生活方式是运动和安静的结合。运动的时候,石,他去航海,去登山,去探险,在极限中挑战自己。安静的时候,他会找一个美好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内心,安静的思考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提醒自己不要迷失自己。

汪潮涌-汪潮涌家族可谓是家族企业的双丰收。我的妻子叫李亦非,是中国著名的MTV环球音乐电视台的总裁,也是维亚康姆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她在《财富》杂志2001年评选的全球企业25位后起之秀中排名第一,也是“2005年亚洲十大最具影响力女性”。黄金夫妇的组合,当时华尔街评价:“两个优秀年轻人的完美结合。”他们在美国相恋时,一起游历了世界上近20个国家,到处打高尔夫,订婚半年,一年就在华尔街注册了。然而,直到今天,两人都没有放弃中国国籍,一双儿女甚至没有英文名,因为,正如汪潮涌所说,“做一个自由的中国更幸福”。现在,他们虽然结婚多年,有两个孩子,但在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初恋的激情。汪潮涌会吹笛子和弹古筝,热爱诗歌,经常向妻子朗诵自己写的优美文章。在世贸中心外的草地上,他们经常互相比赛。汪潮涌吹笛子,李亦非唱歌,唱他少年时代的革命歌曲,还有邓丽君。可以说是钢琴和竖琴一起唱,经常会吸引大批外国人鼓掌。有一次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汪潮涌吹笛子,李亦非舞剑。他们觉得这代表了他们在笑傲江湖做侠客的心情。过国际化和中国化的生活正是这对夫妇一直追求的。闲暇时,他和妻子会一起听音乐;汪潮涌喜欢他住所的后花园。早上,他经常在窗外坐一会儿;或者夏天在院子的树荫下喝茶,和孩子们一起搭建树屋,享受天伦之乐。汪潮涌说,“李亦非在商界花的时间更多,我对跑车和名画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我们不想重复一个宏大壮丽的人生,在那种环境下很难放松。”有时候,他会和80多岁的父母一起踏上寻根之旅,作为对子女的一份孝心;或者和女儿讨论莎士比亚和金庸,分享大师们的智慧;我也会为儿子对美洲杯的热情而激动;最重要的是,他和他的妻子一起经营着他们美丽而美满的家庭……40岁的汪潮涌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汪潮涌是哪里人(汪潮涌的生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