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学生或家长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帮助(学生在家庭应当承担哪些义务),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学生或家长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帮助(学生在家庭应当承担哪些义务)。

网上有很多关于学生需要家庭成为什么,学生心理问题持续不断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学生需要家庭成为什么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学生需要家庭成为什么

学生需要家庭成为什么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问题持续不断,学校和家庭能做些什么?

校长会 2022-11-30 06:30 发表于北京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第二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上的分享中强调,疫情期间所带来的精神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越来越多。

前几天,“校长会”(ID:xiaozhangclub)发布了《新冠一代的孩子们,正在亲历超出想象的「次生灾难」》一文,聚焦了疫情以来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影响。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还在继续。

疫情出现3年,已给儿童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反复的停课、隔离和开学让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直线上升,自伤自杀等失控行为的出现比例在不断增加,家长的负面能量开始变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在改变。对此,学校和家长又该怎么办?和“校长会”共同来探讨。

疫情之下,家长孩子都很焦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彦平博士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做了多次关于疫情对于上海家庭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状态的调查。

我们先来看最新的2022年5月发表的结果,他主要是对1621名上海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

总体上,上海家长情绪焦虑的数据都不低,整体接近1/4。

当问及家长疫情期间工作压力情况时,数据也很惊人——

“比较大”和“很大的”数据分别占比14.9%和30.6%,接近一半。

从学段上看,初中和小学的家长工作压力更大。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跨区比较,总体上浦东新区的学生家长影响最大,总体上数据接近67%。

为什么家长状态如此重要?学术上普遍认为,家长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很有意思的3年疫情亲子关系的对比数据——

在疫情出现之初,亲子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并不明显,但是到第3年后,亲子不和谐的数据比例直接翻了个倍,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处在有摩擦的状态中。

山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发现,疫情期间亲子冲突大多是情绪对立和言语冲突,孩子的学习,以及电子产品使用情况是引起冲突的主要导火索:

亲子冲突按发生率大小依次是情绪对立(62.3%)、言语冲突(52.6%)和身体冲突(20.5%)。

38.1%的家长和23.6%的学生出现了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且学生的应对方式比家长更单一。

77.9%的家庭报告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子冲突,主要由孩子的学习问题(45.6%)、日常安排(22.1%)和电子产品使用(10.2%)等引起。

因此,疫情居家的隔离情况,对于亲子关系弊大于利。由于整个家庭的情绪氛围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孩子就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以及其他的焦虑、抑郁情绪。

那么对于青少年的直接调查情况如何呢?杨彦平对于上海的青少年情绪状况,做了3年的对比研究。

不难看出,整体上中小学生焦虑情绪的两个峰值出现在2020年与2022年的4月,2022年4月有接近1/5的学生都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的心理危机压力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另外,一个意外的发现是,整体上数据的差距没有想象中大,也就是说哪怕是三年级的孩子,压力同样不小。

对于疫情没有结束烦躁情绪,高三的数据就更为惊人了,“比较烦躁”和“很烦躁”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0%。相对而言小学六年级的烦躁水平是最低的,但是总体上烦躁比例也接近1/4。

大理大学团队在2020年对疫情期间的410名高中生做了调查,有接近一半的高中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及应激反应。

调查发现,其中67.3%的高中生可以积极地应对,但是32.7%的高中生会非常消极地应对,差不多1/3的高中生会非常消极地去应对这种压力。

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家庭可以做什么?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所在的家庭功能是全的,就是孩子在家里能够得到心理上所有的需求(如爱的需求、交流的需求等),那么抑郁和焦虑的情况就会大幅度降低。

一般孩子对家庭的需求来自3个大的方向——

相互平等:父母和孩子的付出是平等的,在父母有困难的时候,给孩子参与帮助的机会;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父母也积极给予回应。

交流与连结:家里不是冷暴力的地方,如果家人经常会坐在一起聊天,并且愿意表达真实的情感,全家人都能很真实地相处,这种深刻的情感连接可以大幅度降低抑郁的风险。

保持积极的情绪:每个人对家庭都有强烈的认同感,都发自内心喜欢家,不会想方设法回避家庭。家人间的氛围对于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有很大的作用。好的情绪氛围是温暖的,是充满爱的,而不是高压、充满威胁,辱骂和恐惧的。

学校应当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

一是部署校园心理危险因素三级预防制度。

来源 | 校长会《孩子病了,却没人知道丨校园心理危险因素评估与干预,做什么?如何做?》

当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学校缺乏完善的评估与干预机制,往往就会错过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所谓的“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身心状态中观察和评估他们的心理状况,以下是一个身心状态观测模型:

看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失眠、食欲下降、感觉呼吸困难、肌肉紧张等问题;

看学生的喜怒哀惧愧,比如是否显出焦虑、持续担忧、过分敏感、易怒、自责等情况;

看学生的言辞话语间,有没有与以往明显不一样、较为偏激的想法等;

看学生的举止行为中,有没有异常的表现,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不敢出门等。

学校在部署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时,可以重点做好这几件事情:

1. 所有的学校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在职训练,了解青少年自杀的征兆,以及相关的学校及社区资源。

2. 每一个学区都应有一个清楚的转介高危学生的程序,例如:(1)发现有自杀倾向的学生;(2)评估自杀行为的严重程度;(3)通知家长或监护人;(4)确定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得到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5)参与追踪的过程。

3. 结合初级与二级预防策略可提高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的效果。

4.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如果能和解决更广泛的心理问题作连接,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5.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需要有教体局、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和家长的充分支持。

对于已处理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学校也需要有适当的跟进和预后。

在学校日常心理教育中,有些小技巧很适合心理老师、班主任使用。比如每天都带着学生做一两次放松练习,练习方法也很简单,让学生依次收紧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然后慢慢放松下来,让身体记住这种放松的状态。这对处于学习压力甚至学业焦虑中的学生很有帮助。

二是开发系列情绪课程。

长时间的居家,如何及时发现、化解学生群体潜在的“心理疫情”风险?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的做法也许能提供一些思路。

根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学校编制了《学生谈心谈话记录表》。谈话内容主要包括近一个月学生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对新冠肺炎的态度,学生在学习、身体、心理方面的特殊情况。班主任参照表格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并做出综合评定。

经过排查,学校立即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设计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辅导团队介入,约谈学生;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班主任关注学生情况,做好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心理动态;成立学生心理互助社,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情绪的释放;对于超出学校心理辅导能力范围的案例,转介相关医疗机构。

同时,学校根据本学期开学的特殊情境,开发《我的情绪我做主》系列课程,旨在调整学生对情绪的认知和元认知,引导学生“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喊出来”,从而发展情绪调节策略,减少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三是班级云端树洞允许学生“吐槽”家长。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专门为学生设计每周一次的心理班会,确定了“重感受和体验、重表达和参与”的班会原则,为学生设置说话、说心里话的情境,教师尊重青少年“假想观众”的心理特点,多听、多鼓励、多回应,用共情、尊重的态度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让渐入青春期的学生拥有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倾吐心事、缓释心绪的云空间。

这样的云空间可称为学生居家时光的“班级树洞”。“班级树洞”每周定期开放,成为学校线上教育的一处桃源。学生舒心,班主任也在与学生交换心事、互陈心曲中展开眉头,师生都有“心复苏”的美好体验。

四是巧用家长会,使家长“有苦能言”。

后疫情时期,家长的集体焦虑大多集中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情绪短期内无法消失。

因此,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在组织家长会前,根据干部“包年级”“包班级”策略,承包干部集体“备课”,将“如何积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如何化解家庭情绪压力”等进行专题研究,寻找有效措施,在家长会中进行有效“沟通”干预,使家长“有苦能言”,让焦虑得以释放。

家长会前,学校通过电子邮箱开展“我的教育烦恼”匿名征集活动,将家长的困惑、消极情绪等进行梳理,并将这些“烦恼”通过案例的形式“公布”给家长,打消家长疑虑,并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此外,学校还向学生开展“居家‘囧’事儿”征集活动,从孩子的视角发现和反映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矛盾,让家长“照镜子”,看清自身问题,建立正确认知。

同时,“校长会”提醒,家校双方也要尽快建立一个观念、共识:发现家庭的问题和冲突,其实也是疗愈自我、修复家庭缺口的最好时机。家校合力,突破困境,把这一特殊阶段当做修复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特殊的时光就会给我们馈赠。

以上就是关于学生需要家庭成为什么,学生心理问题持续不断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学生需要家庭成为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多学生或家长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帮助(学生在家庭应当承担哪些义务)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