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识人法:教你一眼看透人的本质!(庄子对人的定义),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庄子识人法:教你一眼看透人的本质!(庄子对人的定义)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01、

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随意评价。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矛盾根源,就是在于很多人习惯性的拿外相的片面去判断事情的整个真相。

当你在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仅凭一个人呈现在外的片面信息就轻易判定本质,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残忍。

不管在任何状态下,一个人、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把本质展示在外面,而且任何事情都存在着信息差,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哪怕你是带着心去感悟的,也未必是事情的本质,因为你的“心”也是由眼睛、耳朵摄取信息,更何况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还掺杂着主观情绪。

在鲁迅的《阿q正传》之中,阿q因为被诬陷抢劫了赵家,所以被抓去枪毙了,当枪毙完之后,未庄的人总在议论,统一口径都是说阿q坏,因为被枪毙就是证据。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的,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

对于人性来说,他们有时是因为没有察觉到事情的本质,轻易的拿表象去判断内在,但是在更多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去探寻本质。

总之,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抓住表象去指责一个人,满足自己内心的优越感,在自己茶余饭后能够找到与人聊天的谈资,这就够了。

佛家有这样一个故事:

婆罗门的教徒们都说大梵天王是世间之父,是造万物的主人。

这个时候下面有一个弟子就不服气的说:“我也能造万物。”

这个弟子其实很愚笨,却自以为很聪明,还跑到大梵天王面前说:“我也想造万物。”

大梵天王回答说:“你不要有这个想法了,你是不能造万物的。”

弟子不听大梵天王的话,就动手造万物了,大梵天王见了这个弟子所造的物,就对他说:“你造的这个东西头太大,脖子太小,手做的太大,胳膊太小,脚做的太小,脚后跟做的太大,就像个恶鬼一样。”

在这个故事中,大梵天王被称为“世间之父”,也就是“造物主”的意思,他其中的一个弟子不服气,觉得自己也可以去造万物,结果造出来的“物”极其不平衡,不仅毫无美感而言,甚至连正常都算不上,实在是令人可笑。

如同世俗之人常犯的错误一样,一个人看到一件事情的片面,就以片面判定本质,不仅让自己犯了愚蠢的错误,也给别人带来痛苦的结果。

02、

一个人生,哪怕是一件事情,所显露的都不可能是完全的本质,当你拿着一个片面的东西去定论本质的时候,这也是人性之中的愚昧。

就好像生活中常有人说:“别人能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不能做。”

这句话虽然充满斗志,但是存在错误的因果问题,别人能做是因为别人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你只是具备了和别人相等的作为“人”的条件,除了这一个条件满足之外,其他的条件都不存在,那么你凭什么可以做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呢。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北海神说:“不可以和井底之蛙说大海的事情,因为他被井底这个狭小的空间所局限了;不能和只活在夏天的虫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夏天的虫被时间所局限了;不可以和孤陋寡闻的乡下人谈论大道,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局限了。现在你摆脱了河流的局限,看到了大海,于是认识到你的鄙陋,可以和你谈论大道了。

人由见识决定认知,当一个人见识的不够全面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浅薄的判断,这就是悲剧根源。

所以,当一个人没有全面客观的去审视一个事物,也就是没有经历过一个人的人生,就不要随意的评价,因为片刻的认识,只会将你带向浅薄的深渊。

千万不要被片刻的、一时之间的小范围信息所局限。

在没有了解客观的情况下,要么闭嘴,要么继续了解实质再去发言,这样才能不被人性的卑劣所禁锢,更避免了因为自己的愚蠢而伤害了他人。

更多庄子识人法:教你一眼看透人的本质!(庄子对人的定义)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