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秦朝和隋朝为什么这么快灭亡(为什么秦朝隋朝时间短),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秦朝和隋朝为什么这么快灭亡(为什么秦朝隋朝时间短)。

说到秦朝想必大家都应该懂的,这个国家是真的厉害,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再看隋朝也是厉害的不行,各种传奇人物都出自于这个朝代,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就算这两个朝代再厉害,他们都是在第二世就灭亡了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秦朝和隋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两朝短命的相同原因是统治思想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的是秦国的思想问题出现于一世,隋朝的思想问题出现于二世。秦一世的思想问题存在一定得客观原因,而隋二世的思想问题多由主观原因造成。

始皇帝的为难之处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国家,功绩自然不用赘述。而秦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壮大从而一扫六合,其根源在于自商鞅变法以后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商鞅的法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基础思想,在偏安一隅,力图壮大的秦国,是非常实用的,以酷法为统治手段从而推行一系恶劣经济军事改革,收效甚高。但当秦国统一天下以后,这种思想为导向的国家治理就显得不太适应社会的需求,此时的人民需要休养生息,需要恢复经济建设,而统治思想与人民需求的矛盾就此埋下祸根。

但作为始皇帝来说,“始”即是功绩,也是难题。现代研究历史的学者可以指出分裂走向统一的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但始皇帝谁能告诉他呢?甚至连前车之鉴都没有。秦国所有的成就既然源于法家思想的作用,那么法家思想当然是始皇帝会坚持延用的主导思想,而六国除了齐国不战而降,其余五国皆由武力征服,而战国时期,民众具有极强的国家观念,各国贵族也都有复国之心,因而法家思想的控制也显得尤其重要,相对应的“焚书坑儒”事件最能反应秦始皇的这一顾虑。

而作为大一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匈奴南下侵扰是对其国家权威的挑战,对付匈奴不是秦国一国之事,而是维护整个农耕地区的和平稳定,长城的修建,伴随着更多的评价是徭役繁重,但也是秦始皇所面临的一个不得不为的事情,在秦始皇当政时期,所有阶级矛盾的背后不是始皇帝主观的高压统治,而是新型国家形态下客观需求的探索。

隋炀帝的急功近利

隋朝开国之初,隋文帝采用了一系列的改革错失,大力发展经济,民生事业,与民休养,从自身做起提倡节俭之风,因此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但隋炀帝即位以后,以秦皇汉武为榜样的杨广过于急切的想成就一番伟业,因此葬送了老爹打下的基础。

在隋二世的时候不同于秦二世时期,杨广即位之时,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而且社会趋于稳定,因此也促使了杨广的激进心态。大运河是杨广政绩的一大亮点,不仅促进了当时南北经济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但大运河的全线开通历时六年,总共动用二百余万人力;东都洛阳的修建是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控和辐射,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但据史料记载,修建东都时几乎每天都有成车累死的劳工尸体运出洛阳城;为了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收腹辽东地区,杨广开始了对高丽的征伐,三征高丽动用的总兵力也高达二百万人,这等规模的战争需要的补给和后勤可想而知会有多么恐怖。

而真正动摇隋王朝统治的是其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这一点与秦也不太一样。在隋文帝时期的改革创新中,更多的是惠民条款,仕途上也是为更多庶人开辟了门路,而相对应的统治阶级贵族利益就受到了压迫,贵族官僚派别的既得利益受到了一定得削弱,这也是隋炀帝二次征辽时失败的主要原因,内部叛乱由官僚体系的杨玄感开始,后来不乏关陇贵族李渊、功臣之后李密这等人物。农民起义尚且容易镇压,但各地官僚贵族手中的正规军就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

前车之鉴的作用

前边提到的秦始皇无史可参的尴尬局面是其施政理念偏移的一个因素。而到汉朝开国以后,鉴于秦朝的失败经验,刘邦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汉初的社会经济恢复打下坚固的基础,而后的“文景之治”也是以黄老无为的思想惠济民众,经过汉初四代人的努力,汉武帝才有了穷兵黩武的资本。

而一向以秦皇汉武为榜样的隋炀帝操之过急了点,汉初的积累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国富民强,而隋文帝一代人所创立的盛世局面不足以支撑隋炀帝的众多大工程和大征伐,这也是隋炀帝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个因素。

简而言之,两个王朝的短命之根源在于思想,而始皇帝的难言之隐只有后世能够解开,而隋炀帝的急功近利源于其内心世界的作祟。

更多秦朝和隋朝为什么这么快灭亡(为什么秦朝隋朝时间短)请持续关注本站。